通常来讲,丹毒主要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病原菌主要是从人体损伤的皮肤粘膜进入,也有可能是通过血液传播。丹毒好发于脸、足。面部丹毒的病因大多以鼻炎、鼻窦炎为主,足癣多为下肢丹毒。此外,营养不良、酗酒等都是诱发丹毒的原因。细菌进入皮肤后,会导致真皮水肿,局部血管和淋巴管膨胀,导致水肿性红斑的出现。
丹毒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在致病菌这一点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就是金葡菌,像是疖、痈、脓肿、甲沟炎等疾病都是由金葡菌感染所致,而在浅部组织细菌感染疾病中,唯有丹毒和急性蜂窝织炎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丹毒病是皮肤淋巴管以及周围软组织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机体由慢性肝病、糖尿病、营养不良、酗酒等因素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皮肤受到外伤破损,细菌通过皮肤、黏膜的伤口侵入,导致急性炎症,红斑、高热寒战、头疼以及关节痛的症状,引起皮下组织坏疽。
腿部丹毒可以使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丹毒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是一种感染性皮肤病,表现为感染部位的红、肿、热、痛,好发于足背、小腿等。
1.药物治疗:可遵医嘱口服广谱抗生素药物,如罗红霉素分散片、氧氟沙星片等进行全身系统性治疗。也可在局部使用硫酸镁、呋喃西林溶液等进行湿敷。
2.物理治疗:主要使用紫外线、红外线等进行照射,或利用音频、电疗、超声波等物理疗法。
3.手术治疗:如果丹毒区域出现化脓,需要进行切开并排出脓性的组织物,再进行抗感染治疗。
这个疾病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非化脓性的炎症,容易好发于面部和下肢,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下肢丹毒容易复发,平时要注意预防足癣。选择丹毒的治疗方法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病情的。另外,在丹毒治疗期间还要注意个人饮食调理,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到丹毒的治疗效果。
小腿丹毒最佳的治疗方法,可以采用积极的抗感染治疗。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一般选择青霉素进行治疗,如果存在青霉素过敏情况,可以换用其他如头孢类,或者严重的时候,可以采用莫西沙星。在治疗过程中如果丹毒的抗生素疗程不足,容易造成病情反复。所以对于丹毒的治疗,通常抗生素至少需要两周的时间。
小腿丹毒在治疗期间,注意把患肢抬高,注意休息,避免局部下肢的大量的活动,防止局部炎症的进一步的加重,如果小腿丹毒是由足癣合并引起,则应该同时积极地治疗足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