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淋巴结严重吗

会员71625214 19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耳后淋巴结严重吗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医生检查是感冒引起的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该怎么治疗呢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骁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中医院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成人多囊肾,尿道炎,输尿管结石
已帮助用户: 19632
问题分析:你好,淋巴结肿大多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另外注意相邻的组织器官有无病变,
意见建议: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做一下血常规等检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平时注意休息,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不要喝酒。
有用0
关注
李栋 医师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综合
已帮助用户: 6196
问题分析:你好,耳后是有淋巴结分布的,位置表浅,如果增大就很容易摸到。
意见建议:淋巴结增大多是炎症反应性的增大,或者肿瘤导致,如果近期有感冒的情况,那应该是炎症导致淋巴结增大,消炎治疗就会逐渐缩小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来讲,孩子耳后淋巴结如有酸痛,多为受凉后耳后淋巴结炎。在治疗上建议对感冒积极对症治疗,如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对淋巴结肿痛病例需加用抗生素如希刻劳,希舒美及罗红霉素颗粒等,服药前应明确过敏史,服药后须多饮水,以利药物吸收和代谢。勿使患儿老是摸耳后淋巴结可使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加剧。必要时可在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彩超检查,可清晰地看到耳后淋巴结的具体情况,在生活中要让患儿加强运动,增强其抵抗能力。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小儿耳后淋巴结是正常的,不能触摸,但是在急性感染的时候,会出现淋巴结肿胀,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触痛,可累及多个淋巴结,活动度好,局部可与周边组织粘连,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首先要确定是不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可以口服阿莫西林舒巴坦或头孢类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可以口服炎琥宁和利巴韦林抗病毒,并配合物理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这类疾病大多是因为上火导致局部淋巴发炎而出现以上症状,不必太着急,普遍问题不大。
要知道,儿童耳后淋巴结肿大,孩子发热,家长首先应该做好保暖工作,特别是婴幼儿更要注意保护好身体。指导意见:提示积极用药,对症治疗,病情迅速好转,不用太着急。另外在饮食上要少吃盐,多吃些水果蔬菜。还要注意多喝水,忌吃生、冷、辣、刺激性易怒食品,保持大便畅通。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要根据耳后淋巴结的具体,来决定能否消除、怎样消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局部热敷,多数能消除,也有不能消除的可能。继发于中耳炎等炎症的淋巴结炎,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抗炎,局部热敷,淋巴结多可明显减小,但消除困难。淋巴结结核,抗结核系统治疗后,淋巴结切除。原发性淋巴癌,化疗有效后可明显减小,不能消除。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儿童耳后淋巴结肿大通常是感冒导致的,主要包括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淋巴结肿大消失的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用药后,感冒的不适症状消失,且化验血常规正常,但淋巴结仍然肿大,通常无需过度担心,主要是因为淋巴结的恢复一般需要一个过程,一般在10天或者半月后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时常督促孩子多喝水,加快身体代谢,也需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证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尤其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以增强免疫力,这对身体机能的恢复很有较大的帮助。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儿颈部摸到淋巴结是常见现象,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
正常人都有淋巴结,直径为0.2cm到0.5cm,表面光滑、柔软与附近组织没有粘连,淋巴结直径大于0.5cm是淋巴结肿大,最好找医生诊断明确病因,及时治疗。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较多,部分不必治疗,要密切观察,大多要及时诊断治疗,通常淋巴结轻度肿大,单个或散的几个,质软没有压痛和粘连,没有其它症暂时用治疗,要密切观察,没有增大或缩小观察即可,若增大或增多要及时诊治。肿大淋巴结较大较多或成串,逐渐或迅速增大,跟附近组织粘连如腋下也有淋巴结肿大,有发热、贫血、消瘦等症状,要立即到医院检查甚至做淋巴结活检,及时诊断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