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患了鹅口疮用制菌霉素片已经

会员71855156 1岁 已回复
宝宝患了鹅口疮用制菌霉素片已经半年了,用了就好,不用就不好,还有其他好办法吗?急急急,谢谢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陈涛 主治医师 邹平县中心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感冒,小儿肺炎,腹泻病
已帮助用户: 103872
指导意见:你好,宝宝鹅口疮反反复复的发作,有些孩子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也会有一定的关系,其次,注意玩具奶具要消毒,可以用开水烫一下,另外就是可以吃点益生菌调节一下肠道菌群观察看看。
有用0
关注
刘国强 威县人民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小儿肺炎,小儿腹泻,新生儿黄疸
已帮助用户: 7444
指导意见:您好,鹅口疮是真菌感染,在宝宝身体抵抗力低,菌群失调的时候出现的。用制霉菌素不能除根的话,考虑是宝宝身体菌群失调。多跟腹泻或者是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有关系。建议适当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适当多喂水。
有用0
关注
邢红杰 医师 威县邢红杰内科诊所儿科
擅长:小儿厌食,营养缺乏症,囟门发育不良,微量元素障碍,...
已帮助用户: 3338
指导意见:你好,小儿鹅口疮属于念珠菌感染,西医疗法可用制霉素内涂患处,另用小苏打水漱口,哺乳者要用热水烫洗乳罩 ,杜绝再感染。中药可用吴茱萸研磨成粉加适量米醋调成糊外敷脚底涌泉穴每日一次可愈。
有用0
相关问答

制菌霉素片能治疗婴儿鹅口疮,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一般情况下,鹅口疮是由口腔念珠菌病引起的,表现为色白的柔软小斑点,或者也可能表现为白色的斑片,稍用力可以擦掉。通常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制霉菌素片治疗婴儿鹅口疮。治疗期间,建议家长清洁好婴儿的口腔,注意做好婴儿的保暖功能,能够改善相关情况。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通常情况下,鹅口疮用药物治疗、一般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白色分泌物、发红、疼痛、流口水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将制霉菌素片用水溶解,然后用棉签沾水涂抹在患处,一般需要用药一周左右。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每次进食结束后,可以多喝一些白开水,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恢复,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制霉素片治疗鹅口疮可以口服、外用来使用,具体内容如下:
鹅口疮通常是感染所诱发的病症,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儿童可以遵医嘱使用制霉素片来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儿童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直接口服该药物,以消除体内炎症。儿童也可以将制霉素片磨成粉,然后适量涂抹在鹅口疮患处,以进行局部的处理,改善儿童口腔内的不适症状。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来说,宝宝鹅口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鹅口疮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引发的一种疾病。好发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宝宝鹅口疮家长一定要帮助其保持口腔干燥卫生清洁,可以用2%或者是3%的碳酸氢钠每天涂抹患处。
家长应该让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注意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和室内空气新鲜,适当到户外活动,加强体格锻炼。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起鹅口疮时需遵医嘱使用以下药物:
1、宝宝起鹅口疮时,家长可以遵医嘱使用1-2%碳酸氢钠溶液擦洗患儿口腔,清除滞留的食物,保持口腔碱性环境,以免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分解后,再次引起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2、宝宝起鹅口疮时,家长可以遵医嘱使用0.5%-1%龙胆紫溶液涂擦病损区域,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繁殖。
3、宝宝起鹅口疮时,持续不愈合时,家长可以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或两性霉素混悬液涂布黏膜。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宝宝嘴巴长鹅口疮可以通过使用碳酸氢钠溶液、制霉菌素混悬液等方法进行处理。
宝宝嘴巴长鹅口疮后,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使用碳酸氢钠溶液外涂口腔,这是一种碱性的液体,有助于抑制口腔内白色念珠菌的繁殖,从而控制病情发展;其次可以给宝宝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这种药物可以起到良好的杀灭真菌的效果,从而能够让病情得以控制。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