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疝气怎么治疗,最好是几岁

会员72077408 3岁 已回复
小孩子疝气怎么治疗,最好是几岁。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文兵 医师 苍溪县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二级乙等
擅长:小儿支原体肺炎,尿布疹,小儿肺炎,小儿急性喉炎,婴...
已帮助用户: 14471
问题分析:疝气是婴幼儿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在2岁以前部分还是有自愈的可能性,如果2-3岁已后依然不能自愈的话就需要尽早手术治疗。
意见建议:所以如果宝宝目前已经3岁且疝气依然存在的话建议目前选择合适的时间尽早手术。
有用0
王冬清 主治医师 聊城市脑科医院外科 三级
擅长:擅长普通外科、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血管外科常见病的...
已帮助用户: 5245
病例分析:你好,请问孩子多大了?如果大于1岁的的话,自愈可能性很小,建议考虑手术治疗
意见建议:王冬清医生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岁宝宝岔气可能会引起疼痛,孩子会哭闹的,有不适的症状,状况轻是不需要治疗的,孩子慢慢大一些就会改善的。如果经常出现较为严重的表现就应该找中医调理一下肝气,也是会有所改善的。平时尽量避免小孩哭闹,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期咳嗽,能自愈,但是如果没能自愈,或是出现嵌顿,要及时住院治疗。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小儿疝气是一种由小肠、结肠等组织脱离原来的位置所导致的一种病症,可以采取手法复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改善。
1.手法复位:对于有轻微症状和较少器官位移的病人,可用疝气带进行挤压,再通过推拿手法复位,使其恢复正常。
2.药物治疗:局部不适如腹胀、呕吐,可以口服内消丸、补中益气丸等。
3.手术治疗:对有严重或经常发生疝气的病人,要及时就诊,并采取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或疝修补术等外科手术。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来说,小孩是指14岁以下的儿童。小孩疝气在六个月内是很少见的,因为小孩年龄较小,不需要做手术,可以用束带压迫,有些人能自己恢复。2岁至2岁的儿童也可以通过束带进行自我修复,如果病情没有好转,可以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疝囊高位结扎。超过2岁的儿童,疝气的自愈率比较低,所以在这个年龄段,可以选择腹腔镜。十多岁的儿童已经开始发育了,根据缺损的大小,单纯高位结扎的缺损较大,有较高的复发率,需要进行适当的组织修复。对于14岁及以上的成年人,若有较大的缺损,可采用生物网片进行修补。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孕妇疝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妊娠期间由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胆囊炎、阑尾炎、疝气等疾病的发生。腹内压逐渐升高,腹内肠管、网膜等由腹壁较薄的部分凸出。如果疝气是可复性的,没有嵌顿,可以不做任何处理,要保证大便通畅,以免加重腹部压。如果出现嵌顿,不能还纳,需要立即进行外科手术。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一般情况下,隐睾、疝气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正常的睾丸是在阴囊中,睾丸下降不完整,一般在腹股沟处,或在腹腔。如果是有隐睾,可以采用外科的方式把睾丸放在阴囊里。疝气是因为腹壁较薄而导致的,腹部的内容物从较薄的腹壁中突起,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直疝,另一种是斜疝。通常,病人在站姿的过程中,包块会因为压迫而凸起,当病人在仰卧位置的时候,因为压力减小,包块就会被反纳。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通过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来进行治疗。

李明副主任医师外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目前,由于孩子五岁,孩子的疝气无法自行愈合。它不能通过保守治疗完全治好。反复攻击很容易发生。首先,要注意避免腹部压力的增加,不要屏住呼吸,用力打喷嚏,避免大便干燥和便秘。所有这些都会导致腹压增加和疝气发作。此外,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手术修补疝口,以便完全治好和避免复发。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