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好:我最近做了胃泌素等检查,具体项目和结果如...

会员72250872 60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医生你好:我最近做了胃泌素等检查,具体项目和结果如下:NO 项目 结果 参考单位1 胃泌素 70.35 20.00—100、00 2 胃蛋白酶原Ⅰ 223.50 ng/ml3 胃蛋白酶原Ⅱ 23.30 ng/ml4 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 9.6 判断标准:阴性:PGⅠ>70.0或Ⅰ/Ⅱ>3.0阳性1+:PGⅠ<=70.0同时Ⅰ/Ⅱ<=3.0阳性2+:PGⅠ<=50.0同时Ⅰ/Ⅱ<=2.5阳性3+:PGⅠ<=30.0同时Ⅰ/Ⅱ<=2.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去年9月16日胃镜检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窦部),又说是反流,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药,一种一种替换吃,一直到现在,但不见效。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胃蛋白酶原Ⅰ和Ⅱ的参考值是多少?胃蛋白酶原Ⅰ是否超出参考值了?判断标准:阴性:PGⅠ>70.0或Ⅰ/Ⅱ>3.0。这是算正常的吗?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占胜 医师 威县贺钊乡小河村卫生室外科 一级甲等
擅长:脂肪瘤,痔疮,疝气,阑尾炎等,
已帮助用户: 460681
指导意见:最好是中西医结合,当 地医生指导下治疗, 同时注意多喝水,避免油腻食物过多的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生活中饮食上的调理很关键,需要有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疾病恢复的关键
有用0
相关问答

胃泌素的常见检查方式为胰泌素试验检测,受检者在接受检查前需要禁食12个小时以上,禁食期间只可适量饮水,并且检查前24小时内不能饮用或服用带有刺激性饮品以及药物如酒精、咖啡、质子泵抑制剂等。
在体检时,医护人员将通过静脉注射,将2U/kg左右的胰腺激素药物注入患者体内,然后每5分钟采样3-4次,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中胃泌素水平,以测定胃泌素的浓度。胃泌素是一种调节胃酸分泌的荷尔蒙,它在胃部感染、慢性胃炎、卓艾综合症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进行肛门检查,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体位,可选择膝胸位、截石位、弯腰俯卧位,有时也可以采取左侧卧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对检查疾病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应当进行肛门视诊,观察肛门的位置是否有异位变形等。然后观察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颜色,是否存在着红斑、糜烂、渗出,是否有肿物。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hpv是一种病毒检查,hpv主要寄生于宫颈管,咽喉及口腔,感染后主要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尖锐湿疣,阴道及外阴病变,喉乳头状瘤,临床上可以通过局部的分泌物检查来明确。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常见的是用于女性宫颈癌联合筛查,临床主要通过标本刷于女性宫颈管内同一方向转6到8圈取宫颈管细胞,然后存放于固定液送去化验明确hpv感染情况。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以及真菌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及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等。专业方向:皮肤病理,皮肤真菌。

如果同房导致妊娠,可以在7-10天后用早孕试纸进行检测,也可以到医院采血检测HCG和孕酮,可以初步诊断妊娠。现在怀疑自己怀孕了,可以去药店买一个怀孕测试棒或早孕试纸来测试,以确定怀孕,月经推迟约10天前去医院做B超检查,以确定是否怀孕。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可以做彩超检查,配合做尿常规检查,如果出现了急性膀胱炎,可能会出现尿急尿频。并且需要防止膀胱炎,导致出现上行性感染,反复发热比较容易出现肾炎的情况。平时多注意休息。

李明副主任医师外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早搏,通常会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方面的检测。有些病人还会做CT和冠心病的诊断。
早搏属于两种类型,早期搏动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只是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如果出现了早期的早期搏动,并且出现了较严重的心房收缩,那么可以用倍他乐克来进行对症的处理,这样可以降低早搏的发生。出现早搏是由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一般要服用一些抗甲状腺药。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旦治愈,早期就会出现早搏。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