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可持续1个月左右,到2-3个月后,可进入“慢性期”。心肌梗死并不是一个缓慢出现的过程,几乎所有心肌梗死都有明确的发病时间点;只是有的心梗范围较小,引起的临床症状比较轻微而已。在医学上,并没有“慢性”心肌梗死的说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情为持续胸痛。
可先有心绞痛症状,继而逐渐有持续性胸痛。胸痛可发生在不同区域,胸前区,颈部或肩背部均可发生,部分可向下颌部放射。疼痛持续时间可长达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在疼痛期间,部分患者可有全身出汗,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继而有部分神志改变,重者呈休克状态。患者如有部分胸痛连续得不到缓解,宜及时去医院就诊。通过心电图的检查,可及时发现有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有烦躁、出汗等先兆。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因人而异,通常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发病的1~2天内,会有原有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还会有烦躁、出汗等症状。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对症治疗,不要延误病情。患者要立即就医,并进行基本生命体征监测,并且在紧急服药的同时,还应当立即进行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时间为24h。这是一段高风险的时期。死亡率和心脏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很高。在此期间禁止服用地高辛、静脉西地兰等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可以用来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这是因为,这类药物会增加心脏的氧气消耗,增加心脏破裂、心脏猝死的危险。因此,在24小时以内是不能使用的。
一般情况下,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首先是临床表现,典型的心肌梗塞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迫憋闷性的痛苦,伴随着濒死的感觉,并伴有大汗,且无明显的消退。尤其是有过冠心病史,或是有过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第二种是心电图的改变,在超急性期,T波高尖峰是很正常的,ST段弓背向上的升高是很正常的,如果下壁的心肌梗死,会有二导联、三导联、AVF导联ST段弓背上举。第三个方面是心肌酶的改变,在临床上可以采用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等的心肌特异酶。符合上述三种条件的人才能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指征有两种:
1.狭窄程度:70%或更高时,应采用支架,因大部分病人的动脉已被彻底阻塞,需要进行介入手术,少数病人可以自行溶解。由动脉本身的抽筋所致的心肌梗死,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干预。
2.血管的狭窄部位:如果是血管的末梢、小分支,90%以上的血管阻塞,可以不做手术,但如果是左侧的血管,50%的血管阻塞,需要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