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脑梗塞,高血压病史,最近

会员74491284 57岁 已回复
以前有脑梗塞,高血压病史,最近浑身没劲,头蒙,腿软,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脑CT,血糖都无大碍,望刘医生给予解答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振 医师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重症肌无力危象,高钾血症,高钙血症,高渗性非酮症糖...
已帮助用户: 7717
指导意见:你好,如果对某位医师专门提问请直接点击他的主页点击提问
有用0
关注
周国陶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消化系,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已帮助用户: 37495
指导意见:那你需要注意因为身体有高血压以及既往脑梗塞引起的,那你现在可以及时输液治疗的。可以输液使用血栓通,以及参麦注射液,可以很好改善的。
有用0
关注
姚学华 副主任医师 胜利油田管理局龙口基地中心医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已帮助用户: 53344
指导意见:最近头昏,腿软浑身没劲,主要考虑是甲状腺的问题。甲减有四肢无力的表现可以化验甲状腺素来排除甲减的情况。如果没有甲减,主要是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不要劳累过度。
有用0
任志颖 医师 未收录医院内科 一级
擅长:脑出血、脑梗死、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癫痫、神经...
已帮助用户: 38684
你好,目前考虑是脑供血不足导致的,建议服用养血清脑颗粒和脑复康治疗,注意规律作息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情况下,脑梗塞高血压吃苹果、梨子、瘦肉好。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第一种是苹果,它富含色氨酸,能有效地减轻脑梗病人的症状,同时苹果也能起到养心益气的作用。
2.第二种是梨,梨富含维生素C,对心脑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脑梗塞和心脏病病人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第三,是瘦肉,因为它富含蛋白质,可以帮助大脑的正常运作。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脑梗死后会导致高血压,这是一种相互补充的疾病,高血压要注意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g以内,要保证作息规律,避免晚上睡觉,吃清淡的食物,少吃油腻、高蛋白类的食品,还可以服用各种药物来减轻压力,这些都可以用来治疗,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如果病情加重,可以口服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断药。上述的治疗方式持续一段时间后如果仍不能减轻,要尽快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脑梗塞的患者饮食要注意清淡、富有营养。具体内容如下:
患者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尽量吃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微量元素的食物,这样有利于改善血脂的代谢,还可以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大豆、鸡蛋、牛奶等,有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避免辛辣刺激、高脂肪、高脂肪、高热量、油腻的食物,避免吸烟和饮酒,以免加重疾病的症状。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平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干预。
高血压脑梗塞患者可以选择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含有丰富的叶酸,脑梗死患者往往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而绿叶蔬菜中的叶酸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从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优质蛋白可以是优质蛋白,比如牛羊肉、鸡蛋清、蚕蛹、海参等。肉类方面尽量选择低热量、低胆固醇的牛羊肉、鸡胸脯肉等。
除了要注意饮食之外,还要注意服用抗动脉硬化稳定斑块的降压药物,这样才能延缓病情的进展,降低住院率,提高生存率。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脑梗塞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办法,具体分析如下:
高血压脑梗塞的治疗主要是采用保守疗法,平时要吃降血压的药,定期到医院做血压监测,脑梗塞目前还没有办法根治,可以口服胞二磷胆碱、丁苯酞胶囊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这样可以减少神经的损害,脑细胞是不能再生的,如果脑梗塞的情况比较严重,可以配合一些药物来改善脑循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引起脑梗塞首先要对原发疾病高血压进行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降压。其次是脑梗塞患者出现脑水肿的症状时,要积极改善脑部循环,按照医嘱输入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等药物。同时需要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改善头晕症状。平时饮食方面要注意低盐低脂清淡的食物,不能吃高脂肪的食物。同时避免食用腌制类的食物和白酒,以免加重病情。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