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细菌性痢疾治疗方发

会员75504219 60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慢性细菌性痢疾治疗方发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徐力成 主治医师 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妇科炎症等妇产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 103657
指导意见:1、抗菌治疗 对于大便培养志贺菌阳性者,需要抗菌治疗。药物同急性菌痢,疗程7d。停药后观察大便培养,隔日1次,2次阴性,抗菌治疗结束。 2、调整肠道功能 口服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及微生态调节剂(培菲康)。 3、饮食疗法 鼓励正常进食。要求饮食高热量、高蛋白、低乳糖、低渗透压。注意补充维生素A及叶酸。 4、药物保留灌肠 肠粘膜残留病变者采用本疗法。如2%磺胺银,中药煎剂(苦参15.0,白及9.0,蒲黄9.0),每剂煎水200ml,睡前保留灌肠1次,15~20d为1疗程。
有用0
关注
马国妹 医师 河北邢台桥东妇幼保健站妇产科
擅长:妇产科,尤其擅长擅长于妇科炎症、月经不调、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 174720
指导意见:慢性细菌性痢疾为脾肾阳虚兼大肠湿热,治则为健脾补肾活血兼清湿热, 疗效明显的中药菌痢凉血汤 。同时针刺足三里、天枢。艾炙神阙、长强穴
有用0
相关问答

慢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调整肠道的功能。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治疗不及时、疗效不明显、营养不良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腹胀等。在治疗方面,如果出现志贺菌,需要立即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并配合口服思密达等肠粘膜保护剂,以调整肠道功能。2%的磺胺银可以保留灌肠,也可以口服中药来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慢性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是腹痛、里急后重、腹泻、大便中混杂有粘液脓血等。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选择三代头孢地尼,也可以选择喹诺酮类,但是18岁以内的儿童不能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可以服用复方黄连素片或盐酸小檗碱片。如果经常出现腹泻,也要避免出现脱水的情况,可以服用一些补液盐,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清洁,并且要在饭前和饭后洗手。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指导意见:慢性细菌性痢疾为脾肾阳虚兼大肠湿热,治则为健脾补肾活血兼清湿热, 疗效明显的中药菌痢凉血汤 。同时针刺足三里、天枢。艾炙神阙、长强穴

马国妹医师妇产科河北邢台桥东妇幼保健站已帮助用户:174720
擅长:妇产科,尤其擅长擅长于妇科炎症、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疾病

病情分析: 你好,一般治疗对急性菌痢病人应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
意见建议:粪便培养2次阴性。对毒血症状严重者,采用适宜的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的同时,可酌情小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保证每日足够的水分、电解质及维持酸碱平衡,如严重吐泻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者,则静脉或口服补充液体给予纠正。

张恩岭医生会员内科河北省广宗县李怀村恩岭卫生室已帮助用户:89339
擅长:内科相关疾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的区别症状会有所不同。
急性细菌性痢疾一般是痢疾杆菌感染引起,通常会表现出腹泻和腹痛,并且会伴有发热和食欲下降症状,病情加重会引起肠道黏膜破损导致脓血稀便。慢性细菌性痢疾通常是志贺杆菌感染引起,一般在发病两个星期左右可以痊愈。
这两种疾病都会伴有腹痛和腹泻症状,可以采取热敷的方式辅助治疗,热敷能够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腹痛或者腹胀症状。

于剑锋副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消化内镜诊断和微创治疗。在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方面擅长静脉曲张或非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食管、胃、结肠等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及切除,晚期肿瘤内镜下介入支架置入,ERCP及相关治疗,内镜下胃造瘘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经粘膜下隧道食管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EFR)等操作。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检查提示细菌性肠炎,应该继续输液抗炎治疗,一次治愈,如果治疗有好转不再治疗,这样才会产生耐药性,治疗就应该一次彻底治愈,要注意宝宝饮食卫生,均衡喂养

齐录强主治医师儿科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8655
擅长: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病毒感染,维生素D缺乏症,腹泻病,急性感染性喉炎,病毒性脑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毛细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