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7岁,高血压症状,请医生帮忙解答下

会员84273396 27 已回复
我血压,92到153,我明天要去做入职体检,请问医生我该怎么办能让血压在体检时在正常的范围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杨静静 医师 安阳市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消化性溃疡,急性胃肠炎感染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 38994
问题分析:资费可以用点降压药物治疗,这个还是可以的,不过你这个年纪这个血压确实偏高,建议你查下有没有继发性高血压的情况。
意见建议:可以试试硝苯地平缓释片,或者依那普利这些都是降压比较快的药物,这个最主要是需要了解你高血压的病因必要时建议长期应用降压药物治疗。
有用0
关注
刘丽慧 主治医师 前郭县长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高脂血症,高血压
已帮助用户: 5964
问题分析:你好,如果不是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入职体检应该不会要求血压的,一般危险的工作岗位才有相关的规定的
意见建议:即使没有入职体检,你这样的血压状况也需要药物治疗,一般的降压药物就可以,如杜仲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等,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心情,可以饮菊花茶或绿茶
有用0
关注
胡敏 私人营养工作室其他
擅长:恶性营养不良病
已帮助用户: 774
健康指导:你好,如果想要血压出现下降,建议您服用降压药。可以帮助控制血压的稳定,同时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每天的钠盐摄入不超过6克,4克为宜。多吃高钾低钠的新鲜蔬菜,保证每日适量运动,才能将血压调整至正常范围内。
有用0
相关问答

高血压早期症状: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失眠,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晚期症状:左心室出现代偿性肥厚,肾功能逐渐减退,出现多尿,夜尿,肾功能衰竭而出现氮质血症或尿毒症。脑组织缺血,产生不同程度头痛,头晕,眼花,肢体麻木或者暂时性失语、瘫痪等症状。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眼睛症状,表现出现视物模糊或者眼干涩等眼病。可以通过眼底检查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因为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或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而表现是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严重者视力突然丧失。如果出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导致眼痛、视力骤降等。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孕期高血压会出现以下症状:
若是女性在孕期患有高血压,如果只是轻度的妊娠高血压,基本上是不会出现什么症状的,而中度的高血压,就会出现水肿,蛋白尿等症状,若是发展为重度血压,还有可能出现腹水,抽搐的症状。所以在患有高血压时需要及时的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建议孕妇保持睡眠的充足,保持清淡饮食,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孕中期有高血压者,若发病较轻,可无症状,或出现轻微头痛,血压稍有增高,伴水肿或轻微蛋白尿。如病情严重,病人可有头疼、眼花、恶心等症状,呕吐和其他症状使血压明显上升,蛋白尿加重,水肿显着,甚至可有昏迷抽搐现象。
所以说在孕期必须做好预防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好妊娠期高血压病,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母子健康和生命安全。
妊娠期高血压为妊娠期所独有,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的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和慢性高血压,主要症状是妊娠20周以后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妊娠期高血压不仅危害母婴健康,还增加了产妇和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平常必须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时间,切忌情绪激动,保持平和的态度。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高血压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也可出现视物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患者一般会出现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视物模糊、鼻出血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高血压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建议患者积极治疗,遵医嘱用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耳鸣是一种在安静的情况下出现的耳鸣,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些低沉的血管音,这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从而造成了脑中的血管压升高。耳鸣是由美尼尔综合症、中耳炎、自主神经失调、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引起的。患者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做相应的体检,明确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