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

搜索答案

有问必答 > 内科 >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用户关注度:

周133% 月17%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查看详细

抗心律失常中成药

提问时间:2023-08-24 08:56:52

性别:男年龄:标签: 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是最常见的两种中成药,它们对各种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参松养心胶囊对心房颤动、室性早衰等疾病,有较好的效果。如果出现心跳过缓的情况,可以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心

回复医生:王燕

共1个回答查看>>

中药治疗心律失常

提问时间:2023-08-24 07:40:09

性别:男年龄:标签: 心律失常 中药

临床上无抗心律失常3种首选中药之说,但抗心律失常常用的药物包括稳心颗粒,天王补心丹,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病人服药前须遵医嘱。1、稳心颗粒:属益气复脉剂处方药,其主要成份为党参,三七、琥珀、甘松、黄精

回复医生:王燕

共1个回答查看>>

心律失常的听诊特点

提问时间:2023-03-13 00:22:01

性别:男年龄:标签: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不规则或过快或过慢,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的听诊特点包括:1. 心跳节律不规则:心律失常的心跳节律可能是规则的,也可能是不规则的。规则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是正常心脏的一种表

回复医生:龚新宇

共1个回答查看>>

氯化钡引起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提问时间:2023-03-13 08:57:43

性别:男年龄:标签: 心律失常

氯化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它干扰了心脏的电生理过程,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氯化钡可以影响心脏的节律,导致心跳过速或过慢。氯化钡还可以通过改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影响

回复医生:龚新宇

共1个回答查看>>

心律失常最易发生的时间

提问时间:2023-03-13 05:15:06

性别:男年龄:标签: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在心跳频率、节奏或节律方面出现异常的一种疾病,其发生时间因个体差异、生理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而异。但一些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包括:1. 焦虑和压力:当人们处于紧张、焦虑或压力的情况下,可能会出

回复医生:龚新宇

共1个回答查看>>

心律失常严重吗

提问时间:2023-03-13 05:44:20

性别:男年龄:标签: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心脏泵血不足,引起头晕、晕厥、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脏并发症,包括心室颤动、心律骤停、心脏猝死等

回复医生:龚新宇

共1个回答查看>>

心律失常吃什么药

提问时间:2023-03-13 07:28:28

性别:男年龄:标签: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跳加速或心跳减缓的异常心跳节奏,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种类很多,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下是一些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1. 抗心律失常药物:

回复医生:龚新宇

共1个回答查看>>

心律失常有什么症状表现

提问时间:2023-03-13 03:10:19

性别:男年龄:标签: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心慌,不管是心率过快、心率过慢,或者心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会心律不齐,病人都表现出心慌的症状。除了心慌症状之外,病人如果合并有冠心病等疾病,在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下会合并有其

回复医生:龚新宇

共1个回答查看>>

心律失常用什么药好

提问时间:2023-03-13 01:02:46

性别:男年龄:标签: 心律失常

蹇冨緥澶卞父鏄鎸囧績鑴忕殑璧锋悘鎴栨槸浼犲硷紝鏁翠釜浼犲肩郴缁熷綋涓鍑虹幇浜嗗け甯搞佸紓甯哥殑鎯呭喌锛屽紩璧蜂簡蹇冭剰鐨勮妭寰嬨侀戠巼鍙戠敓浜嗘敼鍙橈紝鍒嗘垚蹇閫熸у績寰嬪け甯稿拰缂撴參鎬у績寰嬪け

回复医生:龚新宇

共1个回答查看>>

心律失常是什么

提问时间:2023-03-13 09:30:40

性别:男年龄:标签: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可见于生理情况,更多见于病理状态,包括心脏本身疾病和非心脏疾病。有一些心律失常是良性,比如单纯的期前收缩,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室

回复医生:龚新宇

共1个回答查看>>

疾病问答

心肌炎

心肌炎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由各种原[详细]

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病率为1%。束支阻[详细]

猝死

猝死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