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生故事 > 独腿村医 30年走过10万里出诊路

独腿村医 30年走过10万里出诊路

收藏
作者:李媛莉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5-01-04 16:38


陈永根展示新装的义肢 图/刘陈平

“同村人的关切,让我感到存在的意义”

单肩挑医药箱,腋下夹拐杖,龙泉驿区山泉镇红花村卫生所医生陈永根,过去30年,就是这番装束在红花村所处的两座大山之间来来回回。并由此留下独腿行走崎岖山路30载的最美村医故事。

2014年12月30日,记者再访陈永根,发现他的生活有了大变化:截肢长达50年的左腿装上了义肢,“独腿”标签被撕去,陈永根重新拥有“双腿”。扎根大山几十年,陈永根经历的远不止从“独腿”变回“双腿”,还亲历与见证村庄里的泥泞土路全部变成平整水泥路,就医方式从翻山越岭上门出诊变成在标准化的卫生站坐诊,用手切割中草药到用电脑为村民建立慢病管理档案。

故事/行医30年独腿走过10万里出诊路

现年53岁的陈永根,3岁时因病致左腿膝盖以下被截肢。祖上两代行医,陈永根继承了父辈衣钵,1981年从卫校毕业后,回到老家龙泉驿区山泉镇红花村,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在2008年以前,陈永根自立门户在村上行医。红花村地处龙泉山深处,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00多户1600多人分散居住在约6平方千米的地域范围内,还都沿山而居。近30年里,陈永根夹着拐杖翻山越岭,在崎岖山路间艰难往返,村里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出诊的影子。

红花村村支书赵祯明曾做过粗略估算,红花村村民居住分散,最远村组相隔十几里路,陈永根出诊动辄就要走上十来里,这样算来他每月可能要走约300里。陈永根近30年来几乎天天出诊,走过的山路约10万里。

变化/泥泞土路变水泥路翻山越岭出诊变坐诊

2008年,红花村卫生所成立,陈永根和另外两名医生一起收编进所。从那时起,陈永根便慢慢察觉到变化,“我出诊的时候越来越少,多数人都上门来找我。”

那时,也正是村里通往外界的主干道变成水泥路的时候,龙泉山区的“一元通”公交连通龙泉山区各村镇与龙泉驿区城中心,村民们也会到外面去看病。

最近两三年,山村的道路也从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陈永根几乎不用再翻山越岭出诊。除了随访一些年老体迈的村民,其他看病的人都找上门,“有摩托车和小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来找我比我上门看诊方便。”

根据四川省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到2015 年,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 27.6 万公里,2015 年末全省基本实现“油路到乡、公路到村”,75% 的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此外,2014年我省十大民生工程计划安排6亿元改善2000公里农村公路。陈永根并不知道这些大政方针,他只知道村里的道路在一天天变化,他的病人就诊的方式也在改变。

喜悦/安装义肢50年后重新有了“双腿”

山路崎岖给这位“独腿村医”带来的艰难经历,他无法忘记。比如经常在出诊路上发生的摔跤,去年2月的一天夜里,龙泉山上大雪纷飞,陈永根接到电话,村里80岁的傅成芳突然肺气肿复发。他起身抓起电筒,一瘸一拐地扑向冰冷漆黑的寒夜。半道上一个不小心踩空脚,幸好被一根树桩挡住……

从自立门户到收编进卫生所,伴陈永根起家的中药材今年初彻底在诊所销声匿迹,陈永根却看得很明白,“外面医院买回中药,人家给熬好装好,是比我们这里强。”过去陈永根卖中药材,都是买回药材后自己动手切割,再由病人买回去自己熬煮,甚是麻烦。

“现在卫生所主要对村里的老年人进行慢病管理,全村的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档,监控病情。”陈永根坦言,如今的标准化诊所建起后,绩效考核的薪酬制度创造的收入更满意。

藏在大山深处的“独腿村医”故事传开后,有爱心企业主动找到陈永根,坚持要帮他安装义肢,“前两天刚装好回来。”空荡着50年的裤腿突然解下来了,看着自己的“双腿”,陈永根发自肺腑地慨叹:“从来没想到过会有这一天。”

前些天外出安装义肢,陈永根不声不响走得突然,“在外面接到好几个村里人的电话,都问我到哪里去了,还回去吗,什么时候回。”他说,在同村人关切的话语中,他再次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独腿村医 焦点人物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