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师长期以来在中国处于边缘位置,作用得不到发挥,地位得不到承认。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医疗环境将资源严重向大型医院集中,导致医院实力膨胀,而支付方医保缺乏控费机制,于是,本应该站在医院、病人和支付方中间、起到审核处方作用的药剂师,完全丧失了舞台。
2013年底,中国约有27万多执业药师,不到70%在零售药店工作,大部分药店虽然悬挂药师资格证书,但很多时候执业药师并不在药房里,药师缺口超过20万。
事实上,药剂师比医生更懂得药,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上都能发挥巨大作用。
在非处方药上,药剂师是服务和产品的桥梁,也是开展远程医疗不可少的环节。目前的非处方药购买过程大都和服务脱节,病人要么凭借自己经验或他人推荐自己决定用药,要么通过当场询问或借助其他渠道咨询的方式,决定要买什么药。移动问诊试图将产品和服务联合起来,但大部分模式都紧盯医生,老百姓则紧盯名医,而越是有名、越是大医院的医生却越没有精力和动力去做服务,他们既得不到太多收入也没有必要在乎线上这些流量。因此,通过在线问诊去卖处方药缺乏服务配合, 只能是水中花。
但药剂师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他们更加懂药,在病人描述基本情况后,针对大部分常规问题可以精确推荐非处方药,这本身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因此,整合药剂师去提供移动端的非处方药服务,可以给处方或者药企打开一条服务加产品的突破口。药剂师不存在医生服务和产品收入倒挂的问题,而且药剂师本身根植药店,药店互相竞争的关键今后也不在产品。在服务上,如果药剂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用户互动,提高用户种程度,他们会愿意这样做。
而在非处方药上,药剂师应该起到对医生处方制约的作用,这目前在中国是缺失的,原因是医院控制处方外流,加上医保缺乏控费能力。但是,医改对大医院的限制以及对医药分开的加强措施可能会改变这种状况。
一旦药房彻底离开医院,或者网络处方药销售解禁,处方流出医院,药剂师就能起到监督处方的作用,也可以帮助医保控制费用。
首先,药剂师可以鉴别不合理用药,药房通过系统和医保对接,就可以轻松帮助支付方拒付不合理用药,这样就形成了对医院和医生开药巨大的制约。第二,药剂师可以修改处方,如果同等类别的药品有疗效类似但价格低的仿制药替代品,药剂师有权推荐病人用仿制药,而支付方可能对同类别仿制药的报销比例更高,以此来吸引患者。这样就可以起到控费的作用。第三,药剂师可以通过处方将病人归类到慢性病患者、常见病需随访等不同类别,然后通过药点的数据平台建立长期档案,为 用户提供后续的服务,比如用药提醒、随访支持、慢性病管理等。只有在这样服务和产品配合的情况下,嫁接用户健康管理才是有意义的。
可见,未来药剂师在整个医疗板块中会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药企新渠道、服务加产品模式的核心。在非处方药上,药剂师更是支付方控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