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八成受访急诊医生不愿再选本行》
他们总是拼在医疗急救第一线,车祸现场、爆炸现场、跳楼现场……血染衣襟并非小说情节,目睹社会各种光怪陆离、人情冷暖。他们是医院最忙、最累岗位的急诊科医生。日前广州一年轻的急诊科医生连续上班24小时后猝死,佛山的急诊科医生工作状态又如何?南方都市报定向调查了73名急诊科医生,8成受访者都表示最近一周都有加班,工作强度大、医患关系紧张、经常加班等原因,导致8成以上急诊科医生都表示如果再选择一次,坚决不再从事本行。
[特写]
A
“别人看病先瞄准,我们直接就开枪了”
医生: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梁章荣 年龄:40岁左右 工龄:18年
下午四点三十九分,普通上班族快要“解放”的节点。但医院急诊科却是另一番景象。突然接到楼上病人转移的指令,年轻的女护士利落地摊开一张绿色的急救毯,将其铺在急诊科重症病床上,随后垫上医用卫生垫,将枕头放好。五分钟后,几个护工簇拥着一位中年男性病患到了床前。随后,四个护士、两个护工在两个医生的指导下,简短地讨论了一下如何将这位病患换到急诊科的床上,一分钟后他们决定立即行动。
18年在最前线
“一、二、三!”三秒过后,这位男病人稳稳落在了他的新床上。
病床左侧绿色的监控仪器上心电图平稳波动,停在147上。橙色的线起伏代表呼吸频率正常。这是一位刚刚做完颈椎手术的病人,有急性脑梗塞的病史,出现了心跳骤停的状况。梁医生为了找出他心跳骤停的原因,决定给他进行一系列检查。
这是梁医生在佛山中医院当急诊科医生的第18年。自从大学毕业之后,他选择了急诊科这一工作以来,相似的情景每天都在发生。“和别的科室不太一样的就是,随机性比较大吧。”梁医生说。急诊科的医生涉及的业务范围包括外科创伤、内科抢救、急诊室ICU护理、院前急救……每一项都可能是其他科室专精的领域。
溺水、触电、窒息、内科疾病、中风……这些是急诊科医生需要面对的“家常便饭”,“很多时候病人家属也不知道他的病史,这就更难办了。”梁医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表达急诊科医生的日常状态,“其他科室可能是先瞄准再‘开枪’,我们是完全不知道就得‘开枪’。”
目前,佛山中医院急诊室共配备25名医生、54名护士,5辆急救车,最多的一次急诊室一天出车二十次。
急诊科医生最怕的是堵车
急诊科面对的病人常常是疾病突发,许多病人家属不免情绪激动,急诊科医生常常承受他们的负面情绪。“难听的话是肯定有了,不过我个人就比较乐观,干嘛要记住?”梁医生思索了几分钟,实在想不出那些激动的病人家属曾经说过他什么。相比承受负能量,梁医生觉得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感受更多的是惋惜。“一个年轻的妈妈把两岁的小孩子放在BB车上,可能疏忽了,小车就和别的车子发生碰撞,最后小孩没了,现场非常惨烈。”说起这桩经历,梁医生扼腕叹息:“很多事情本来不应该发生的。有一年在广佛高速上,有一车人大概是回乡拜山,可能司机是疲劳驾驶没有及时刹车,结果面包车和油罐车相撞,死了11个,那些死者当时都没有什么外伤。”对于急救科医生来说,最怕堵车。“有时候堵车、爆胎之类的,就比较着急了。”梁医生说,遇上这种突发情况,大家就只好脑门冒汗地看看能不能修好车,或者转移病人。
临近晚上六点,医院门诊即将下班,急诊室的人流明显多了起来。记者查看记录发现,之前几天都是出车16次、17次左右。
即将换班的急诊办公室里,护士们围拢在一起讨论着下午的工作,医生们也丝毫没有松懈地准备晚上的值班。这时,不知道谁惊呼了一声,“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生猝死了。”随后,几个护士小声地嘀咕了几句,“跟你岁数差不多呀。”来和梁医生换班的医生,也拿出手机刷起了新闻,叹了口气,默默地换上了衣服。
B
最忙时 整晚没喝过一口水
医生: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吴智鑫 年龄:32岁 工龄:7年
下午6点钟,吴智鑫准时换好衣服,出现在了急诊科的办公室里。紫色工作服,外套白大褂,走起路来风一样。从这个时间开始,他要像往常一样值班到次日晨8点。这次交班后,他要立刻飞往上海,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中间留给他睡觉的时间可以数得出来的,最多有3个小时。
一口气看完病人 再补病历
最近是急诊科的淡季,天气好,发热、车祸以及心脑血管、中风、摔伤等意外情况不多,运气好的话,或许还能小眯一会儿。18点20分左右,急诊科里陆续来了病人。吴智鑫接诊的第一个病人是从龙江医院转院过来的中年男子,上午11点从4米多高处摔下。先是体检,询问病人的病史,看片子、看诊断,然后下医嘱,开C T检验单。“病人是上午摔下来,在之前医院虽然有拍X光,但是已经过去好几个小时了,而且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变化,要看看现在情况如何。”刚开好CT单,叮嘱家属和护士后,一位骑电动车摔伤的老太太就来了。依旧检查,询问病史,开检查单、药品……抓紧空当他在电脑上写起病历来。“如果病人多的时候,会先给病人治疗,然后再补充完善病历,总不能让病人等着吧。”
一天最多看过100个病人
急诊科不断有病人进来,但吴智鑫工作步骤始终都有条不紊。他从中山大学硕士毕业后就来到了中医院急诊科,到现在整整七年了。晚上最忙的时间集中在20-23点间。“晚上外伤病人比较多,喜欢吃夜宵喝酒的冲动打架之类。白天工伤病人会比较多。”他说,经历过最忙的时候是一整晚没有喝过一口水,中途只上过一次厕所。“最多的一次,全天看过100个病人。”在急诊科待的7年时间里,节假日加班已经是家常便饭,最近三年里他只休了一次年假。“也不是不能休,而是一旦你休息了,工作就要加到别的同事那里去,有点不好意思。”他已经连续三年没有陪家人在家里吃年夜饭了,“陪家人的时间很少,几乎没有。”除了要上班外,下班的时间他还要做科研课题、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再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补觉。“一旦能够休息就想好好睡觉。”睡觉也成为他的减压方式。
印象最深:街坊齐心救老人
吴智鑫经历过大大小小数千次急救,最难忘的是2012年3月份时出车急救一位老人。那天吴智鑫随救护车到达事发地点时,老人已经晕倒在邻居家里。“当时听周围人说,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在家里烧水喝,突然间觉得身体不舒服,强撑着拍打了邻居的门,一开门,他就倒在了邻居怀里。”吴智鑫说,周围街坊帮助拨打了120电话,用老人的手机联系家属,接应救护车。“我们给他做了心肺复苏,但是情况还是越来越差,老人反复室颤、无自主呼吸。”急救团队用上了所有办法,心肺复苏、多次A E D电击、肾上腺素静推、气管内插管接便捷式呼吸机、胺碘酮,但半个小时后,老人的心电图还是显示为“一条直线”。“按照国际惯例,我们可以放弃抢救。但是当时周围的街坊都求我们继续抢救。”吴智鑫回忆道,当时被大家的情绪感染,不忍心让老人在邻居家里离世,也更不想给邻居留下心理阴影。“其实很多街坊也只知道老人的姓,其他的大家都不清楚,但是大家都很热心。”于是,吴智鑫决定把老人接回医院继续抢救。虽然最后,老人仍然没有抢救过来,吴智鑫却被众人的热情感动了,“急救真的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参与的。”
工作压力那么大,又那么忙,你还会选择做急诊科医生么?吴智鑫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到更多的患者,并得到认可。”
C
通宵值班 多少次刚躺下就起来
医生: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医生张小芹 年龄:28岁 工龄:3年
夜幕降临,这是一个寻常的夜晚,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的年轻医生张小芹又迎来一个夜班。
张小芹今年28岁,3年前从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市妇幼保健院工作后被分配到急诊科。小个子、秀气、戴一副眼镜,让初次见面的记者很难把她和急诊科的医生联系起来。
直击现场:抢救药物过敏的孩子
急诊科的晚班,一般只有一个值班医生。7月7日,张小芹的上班时间是这样的:早上8点到12点上班,18点一直到次日早上8点是夜班,其中18点到21:30是开门诊的时间。这样的夜班每4天就要轮一次,上完夜班后可以休息一天。
从上班开始,病人就没有断过,几乎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的。这个季节,来看病的孩子多是发烧、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病症。“现在天气好了,加上暑假,病人相对比较少了,算是淡季。早二十多天,到隔壁儿科挂夜诊的病人有两三百人,到了晚上十一点多还有一百多人。”急诊科的护士刘威告诉记者。即使是“淡季”,张小芹坐诊的3个半小时里,也看了20多个病人。高峰期时,一晚上要看三四十个病人。
19:25,一个小男孩被妈妈抱着来到急诊室,剧烈咳嗽伴随着气喘、眼角发红。小男孩名叫小安,今年5岁,诊断结果是药物过敏。小安的情况越来越危急,张小芹马上安排将他送入抢救室吸氧抢救,通过注射抗过敏药,小安的情况明显好转,一直哭闹的他也终于安静下来。“过敏是不是很危险?”一旁陪同的小安妈妈忍不住偷偷抹眼泪。“是挺危险的,孩子的两肺已经有些肿,严重的话可能会休克,要做心肺复苏。不过现在已经稳定下来了,你安抚下他的情绪,陪着他。”叮嘱完,张小芹又返回诊室继续接诊。
“有时候也会想逃离”
19:53,外面暂时没有等候的病人,张小芹站起来,想要去厕所。“医生,麻烦帮我们看一下!”这时,一名男子带着孩子冲进来,张小芹重新坐下。“孩子发烧,今天最高烧到41度,拍片说有轻微的肺炎。”孩子的父亲董先生说。直到21:30,病人才少了下来,不时有家属来询问情况。22:00,走廊再没有等候的病人,张小芹开始到留观室查房。
查完房,张小芹可以暂时休息。但一旦病人有什么情况,要随时起来。这样的夜班,她一般可以睡3个多小时,最严重的一次整晚只睡了1个多小时。“有时候看门诊,人太多,说得口干舌燥,感觉气都用完了,不想说话,精神很差。”张小芹笑着说:“尤其是晚上,刚躺下就起来,躺下又起来,有时会觉得很崩溃,也会想逃离。”
[问卷调查]
超一成连续工作过48小时
本次共有73名急诊科医生参与调查,其中女性有43名,约占6成。8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每天上班时间超过8小时,约有16.44%的被调查者表示每天上班时间在12小时以上。在问到最近一周是否有加班的问题时,8成的被调查者答案是肯定的,且近2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加班几乎是每日必修课。
作为医生上夜班也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调查也显示9成的急诊科医生每周都要上夜班,约有11%的医生表示一周要上4次以上夜班。市中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吴智鑫告诉记者“由于经常要轮班,基本上不知道星期几,只知道上什么班。”加班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99%的被调查者表示节假日都有加过班,其中七成医生表示,节假日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98 .63%的医生表示作为急诊科医生压力非常大,而医患关系、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无法陪伴家人、升职晋升等依次是让急诊科医生们“压力山大”的原因。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广州一家医院的急诊科医生连续上班24小时后猝死,此次的调查发现8成被调查者都有过连续上班24小时的经历,更有1成的医生表示最长连续工作时间曾经达到48小时。
97%的医生加班后会感觉不适
虽然医生们似乎总有一双解除百病的手,但他们也并不是铁打的。97%的被调查者表示加班后都有过浑身乏力、四肢酸软、头晕头痛等身体不适。其中八成受访者赞成医院多增加人手来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虽然医院每年都在招聘,但依然感觉缺人。市中医院宣传科科长潘丽雯称:“急诊科医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导致招聘更加困难。”市卫计局解释,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急诊科医生不但要求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还要经过急诊的专门培训。“医学生毕业后还要进行3年严格的规范化培训,要考取医生资格证才可以单独执业。”
记者从佛山市卫计局了解到,2014年佛山市共有急诊科执业(助理)医师数514人,虽然相比2013年增加69人,但目前急诊医学专业人员依然配备不足,与医疗急救服务量不相适应。“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并承担院前医疗急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等工作任务。实行24小时开放,为患者后续接受专科医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对于急诊科医生缺乏的现状,未来也似乎堪忧。调查结果显示,8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如果再选择一次,肯定不会做急诊科医生。仅有2.74%受访者愿意还会选择做急诊科医生。
累
8成多人每天上班超8小时,近两成超12小时;8成人最近一周有加班,99%都有节假日加班经历。8成人曾连续上班24小时,1成最长连续工作过48小时。
苦
97%的人加班后有过浑身乏力、四肢酸软、头晕头痛等不适,医患关系、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无法陪伴家人等让98.63%的人“压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