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资讯头条 > 众说 | 医生与未成年人沟通的5个要素

众说 | 医生与未成年人沟通的5个要素

收藏
作者:诸任之 来源:健康界 2015-09-14 10:48

进入正文前,不妨先一起来看一下电影《刮痧》的介绍:

游戏程序设计师许大同(梁家辉饰演)和妻子简宁(蒋雯丽饰演)的儿子丹尼斯是在美国出生。由于从北京来的爷爷(朱旭饰演)不懂药品说明书的英文,当丹尼斯肚子痛时用了中国的刮痧疗法。而丹尼斯背上的刮痧痕迹被当地医务人员以为是虐待儿童,被儿童保护局隔离。夫妇俩为了夺回儿子的抚养权,展开了一系列的努力奋斗。结局当然是一家人团聚。

大家一致认为在此片中,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导致冲突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刮痧这一技术美国人无法理解,连孙悟空的形象也被屡屡误读,更别说什么“面子”的问题。而从未成年人保护这方面来说,美国的做法的确比国内要完善的多,而且对监护人判罚的也重。

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些,我们思考一下,在该片中,许大同夫妇和爷爷是如何面对丹尼斯。应该说他们的种种行为代表了国内许多监护人的做法。国内儿科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仅次于妇产科,和骨科的发生率不相上下。每千居民的儿科医生相对于其他科室医生数量又较少。今天,当监护人带着未成年人来医院就诊,医生该如何与之交流沟通。

请学习与未成年人沟通的5个要素(CHILD)。

Center--中心,孩子是家庭的中心

独生子女家庭典型结构是一个孩子为中心,两个父母,四位老人。孩子看个病,家里大人来好几个。到底和谁沟通呢?别急,先搞清楚在家里谁带孩子时间最多,往往先问谁,再问其他人。甚至有些家庭还有保姆带孩子的,保姆的证言就很有说服力。有种情况要小心,就是带孩子的那位如果出于好心“办了坏事”,就像刮痧里的爷爷,千万别火上浇油,造成家长间矛盾,否则是处理家庭矛盾还是诊治孩子。

现在社会城镇化以来,大量进城务工子女孩子往往得不到照顾,或者留守农村孩子也无法得到更多照顾,往往未成年人意外发生率较高。责备监护人没有任何意义,进行宣传教育、防止意外再次发生才是重中之重。

Hysteria—歇斯底里,未成年人的情绪很不稳定

儿科典型的声音就是哭闹。这是他们表达态度最常用的方式。他们甚至很远看到医生就开始哭,可以说不达目的不罢休啊。孩子一哭,大人就烦躁,哭的越凶,大人越烦躁。这时沟通起来越麻烦。尤其有报道说家长通过打骂医务人员来缓解孩子哭闹,这让医务人员非常寒心。我给大家出的点子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哭的原因就一个,怕。那么医生就必须主动出击,在家人还没有表达意见时,先通过比较其他不哭的孩子、找兴趣点、小的奖励等方式改变孩子的注意力焦点,那么既可以缓解孩子哭闹,也让家长看到你的付出。

Inconceivability—不可思议,孩子的病情变化不可思议

有儿科医生曾说成年人得的病,孩子都会得,成年人不会得的病,孩子也会得。儿童病情的复杂程度、演变速度往往也是儿科的特色,稍不留神,可能就会发生病危。这也是纠纷发生最多的时候。家长投诉:孩子之前都是好好的,为何一下子就不行了。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潜在的危险性是一定要和家长说清楚的。譬如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找医生看,到医院来。如果可能的危险情况较多,还可以通过书面的方式告知,譬如在以下哪些情况下,家长要做何种处理方式。

Listlessness—精神萎靡,孩子不哭闹是好事吗?

前面提到孩子哭闹是儿科特色,那么不哭闹就是好事吗?答案是否定的。往往在某些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譬如脱水,儿童往往也没有大声哭闹,看上去很乖的样子。医生千万别被这些现象给迷惑了。有些粗心的家长还不以为然,认为你的医术高明,这么快就治好了。因此在这之前,教会家长如何辨别症状好转和精神萎靡之间的差别,譬如拿一些孩子兴趣的物品吸引孩子,如果反应较慢,就要提醒家长注意。预防治疗也是医生的责任啊。

还有一些特殊的孩子,譬如自闭症的孩子,他们往往不愿表达。医生的主动关心、与其他孩子联谊等方式可以让孩子紧张的情绪尽量放松,这样就有机会可以沟通了。

Dumb--哑的,孩子的表达能力总体不如成年人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从咿呀学语到高中都是。分为:

●只会发声,譬如婴幼儿

●会个别单词,没有句子,譬如幼儿

●有句子,但不连贯,譬如儿童

●可以表达,但不说,譬如中学生早孕

前三种属于无法表达清晰,最后一种是自己不愿说,要区别对待。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思维能力不断在提升,同时表达能力也在提升。从形象到抽象,从外在表面到内在逻辑,医生可以参考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心理情况而定沟通方法。孩子虽然不是成年人,无法独立,但医生也要注意照顾他们的尊严。

电影《刮痧》的最后结局不只是团圆,作为父母,也开始教丹尼斯中文,学习中国文化。如果说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引起沟通问题,那么成人和儿童的年龄差异,同样是造成沟通障碍的原因。难沟通,不等于不能沟通。想沟通,总会找到方法沟通。孩子是家庭的宝贝,站在家长的立场,以孩子为中心、稳定孩子的情绪、对预期的警告、警惕潜在的问题、掌握不同年龄段的沟通方式等,可以让医生和家长共同对抗疾病。

关键词: 医生 医患 未成年人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