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细胞淋巴瘤(M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少见的亚型,占NHL的3%~6%,发病率为(0.3~0.7)/10万。MCL具有独特的生物学 特性和临床表现,该病好发于老年男性,发病中位年龄为65岁,患者在诊断时多已属晚期。MCL发生在淋巴结套区内,当肿瘤细胞局限在套区内,其临床表现多 属惰性淋巴瘤;如病变扩展到套区以外,瘤细胞呈弥漫生长时,临床则为侵袭性淋巴瘤。典型的MCL细胞免疫表型为CD5+、CD19+、CD20+、CD22+、CD43+。 MCL是NHL中染色体最不稳定的一型,常造成染色体易位。典型的MCL呈t(11;14)(q13;q32),这是将11号染色体上的cyclinD1 基因置于14号染色体免疫球蛋白重链转录子的控制之下,使其基因扩增。由于染色体易位导致cyclinD1过度表达,这种变化在MCL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 作用,可使细胞G1期缩短。t(11;14)(q13;q32)与cyclinD1过度表达是MCL诊断的特异标志物。
MCL 的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一类为侵袭性,病情进展快,患者诊断时都有淋巴结肿大,大部分患者已有结外病变,可侵犯到外周血、骨髓、肝、脾、胃和肠道等;另一 类呈惰性,病程缓慢,此类患者常不需要积极治疗,有时单纯观察就可能获得较长生存期。目前虽然已有许多治疗方法,但不能获得持久的缓解,故MCL预后不 良,现认为该病是不能治愈的疾病。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靶向药物对化疗耐药的复发/难治性MCL有一定疗效。MCL的发生是多靶点、多环节的调控过程,这些靶点和环节有细胞表面抗原、B细胞 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周期、细胞微环境、细胞生长/凋亡以及DNA损伤等。靶向药物多是上述靶点的抑制物,研究显示靶向药物已成为MCL治疗的 新趋势,尤其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策略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CD20靶向药物
利妥昔单抗是第一代抗CD20单抗,为迄今应用最广泛而安全的一种单抗,它的主要靶点是针对MCL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抗原抗体结合 和补体作用后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细胞毒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MCL患者的疗效不高,完全缓解(CR)率仅2%。现在临床上主要用该药与 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R-CH0P方案的总反应率(ORR)高达94%,CR率34%,部分缓解(PR)率60%,总生存(OS)率 68%。R-Hyper VCAD的效果更好,ORR 97%,CR率87%,PR率10%,OS率达82%。R-BAC方案治疗MCL患者的疗效也很高,ORR 100%,CR率达95%。化疗后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此外,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或与小分子抑制物联合,也 能得到良好的效果。最近,第二代抗CD20单抗和第三代抗CD20单抗陆续产生。维妥珠单抗(veltuzumab)是第二代全人源化抗CD20单抗,它 与CD20亲和力更强,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也强于利妥昔单抗,用于对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有较好的反应。obinutuzumab是第三代全人类源化 抗CD20单抗,其结合Fc受体的能力增强,对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这些新的CD20靶向药物目前正进行更深人的研究。
硼替佐米
硼替佐米是蛋白酶体抑制物,其主要作用为影响细胞周期过程,干扰瘤细胞的微环境和促进瘤细胞凋亡。硼替佐米抑制蛋白酶体后能减少cyclinD、cyclinE、cyclinA表达,阻断细胞周期正常程序,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 细胞生长受限。硼替佐米可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少血管生成,也降低黏附分子阻止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影响了细胞生长及存活的环境。硼 替佐米能抑制26 S蛋白酶,阻断蛋白降解途径,使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受到抑制,下调bcl-2、bcl-xL,从而促进瘤细胞的凋亡。临床研究显示单用硼替佐米治疗 复发/难治性MCL的药效不够敏感。
Goy 等用硼替佐米治疗155例复发/难治性MCL患者,剂量为1.3 mg/m2,21d为1个周期,结果ORR 32%,CR率8%,中位生存期17.3个月。Fisher等报道硼替佐米治疗141例MCL患者,ORR 32%,CR率8%,平均反应时间9.2个月。硼替佐米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周围神经炎,停药后可恢复。Lyu等为了提高硼替佐米的疗效,采用联合 rGel/BLys的方法。实验证明rGel/BLys的生物效应是三种细胞表面受体传递的,它有特殊的细胞毒作用,能有效杀伤MCL细胞,并可诱导 MCL细胞凋亡,从而增加两药联合效果。Alinari等用硼替佐米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MCL也有抗肿瘤的协同作用。carfilzomib是新一代蛋白 酶体抑制剂,它的抗肿瘤作用与硼替佐米相同,但对蛋白酶体的特异性更高,选择性更强。它通过激活细胞凋亡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能显著抑制耐药瘤细胞 的生长,提高对复发/难治性MCL患者的疗效,其另一优点是毒性较小。
来那度胺
来那度胺是沙利度胺的衍生物,为靶向肿瘤微环境的小分子抑制物。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质存在于MCL的微 环境内,它能够增加肿瘤血管形成,加速肿瘤生长。沙利度胺是血管新生抑制物,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止肿瘤血管形成,同时沙利度胺能活化NK细胞、T 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抗肿瘤效应,使肿瘤缩小。来那度胺比沙利度胺有更强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力。来那度胺通过上调P31WAF-1而抑制肿瘤细胞的 增殖,还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NF-κB以及调节黏附因子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临床已用沙利度胺治疗MCL患者,但单用沙利度胺的疗效不 高。有多个报道显示沙利度胺联合其他药物取得了较好疗效。有研究用沙利度胺加地塞米松或沙利度胺加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MCL,获得了较理想效果。 沙利度胺能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John Theurer癌症中心用来那度胺单药治疗134例老年晚期MCL患者,方法为:25 mg/d,第1天至第21天,28 d为1个周期,结果:ORR 38%,CR率8%,OS为20.9个月,治疗至疾病发展或对药物难以耐受时停药。这一结果显示来那度胺对MCL有效,但疗效不理想。来那度胺加利妥昔单 抗或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LBR)方案可获得较好疗效。
替西罗莫司
替西罗莫司是雷帕霉素重要的衍生物,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受体(mTOR)的抑制剂。mTOR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具有控制蛋白合成、细胞周期进程和 细胞生长的作用。cyclinD1是一种与肿瘤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周期蛋白。在MCL发病机制中,mTOR可使cyclinD1过度表达,使细胞周期G1期 缩短,导致细胞增殖过度。替西罗莫司可阻断mTOR活性,抑制信号转导,下调cyclinD1,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1期, 阻止瘤细胞生长,使肿瘤体积缩小。此外,替西罗莫司还能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替西罗莫司的单药试验显示不同剂量对MCL患者都有一定疗效。Ⅱ期药物试验用 250、25mg两种剂量分别对复发/难治性MCL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前者ORR为32%,CR率3%,PR率35%;后者ORR为2%,CR率 0,PR率0。Ⅲ期试验观察替西罗莫司治疗复发/难治性MCL患者,用175 mg/周,共3周,再用75 mg/周继续维持给药,结果显示ORR 22%,CR率2%,PR率20%,药物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替西罗莫司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治疗MCL取得了良好效果。有研究应用替西罗莫司 加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MCL,结果显示ORR 59%,CR率19%,PR率40%。此外,替西罗莫司与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苯丁酸氮芥等药物联合应用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依鲁替尼
依鲁替尼是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2013年11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依鲁替尼用于治疗MCL患者。BTK主要作用于B细胞,在B 细胞受体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BTK活化后,能使B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转录因子获得活性,对B细胞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BTK也参与细胞迁移及黏 附受体信号的转导。研究证明依鲁替尼对BTK的抑制作用有高度选择性和有效性。药代动力学显示依鲁替尼能诱导BTK全部阻滞,同时还可快速下调SOX11 及MCL1基因表达,导致MCL细胞凋亡。这些作用使MCL患者的肿瘤缩小甚至消失。依鲁替尼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或bcl-2抑制剂可产生强大的细胞毒作 用。Wang等用依鲁替尼治疗63例MCL患者,ORR为65%。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先后报道用依鲁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MCL患者111例,剂量为560 mg/d,口服,直至疾病进展或因不能耐药而停药。结果显示ORR 68%,CR率21%,PR率47%。随访18个月,OS率58%,无进展生存期13.9个月。随访发现其缓解率有进一步增高的趋势。依鲁替尼毒副作用较 轻,主要有疲乏、恶心、呕吐等。依鲁替尼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治疗MCL的疗效。有研究用该药联合R-CHOP方案治疗B细胞NHL(包括 MCL)17例,效果良好,CR率73%,PR率27%,且毒性小。
结语
当前,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和相应的靶向药物层出不穷。研究者将这些新的靶向药物用于控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从而形成了新的治疗理念。现在的研究热点是几个靶向药物相互联合治疗MCL,相信这种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