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资讯头条 > 复旦、交大医学院都恢复儿科专业了!

复旦、交大医学院都恢复儿科专业了!

收藏
作者:结夏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2015-12-31 15:56

  12月29日,上海市发布《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明确指出上海市将调整优化上海高校布局结构,加强儿科、产科等紧缺人才培养,并明确将多途径提高医学类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扩大地方招生规模,优化学科设置,培养急需的高水平临床医学类人才和公共卫生人才。

恰逢儿科危机愈演愈烈的当口,《规划》中儿科的相关政策备受社会关注。其中针对医学院“优化学科设置”的要求,也让不少人看到了“恢复儿科专业”的希望。

据《医学界》获悉,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恢复招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儿科方向)的学生;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也从2105年3月起恢复了本科阶段的儿科学专业,但目前尚未面对高考统一招生,生源来自于校内的专业调整。

而之所以说是恢复,还要从1998年的改革说起,当年教育部和卫生部以“专业划分过细,范围过窄”为由,对儿科专业做出调整,并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 目前,我国仅重庆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十余所医学院在培养儿科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招生约四百余人。

但随着儿科危机的集中爆发,近年来关于恢复儿科专业的呼声源源不断,也陆续有医学院付诸于实践。

那么,恢复儿科对缓解儿科医生荒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呢?

上海市某儿童医院的医生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表示:儿科医生短缺和取消儿科学专业并无直接关系,其根本症结在于国内医生的不公平待遇,如果无法提高儿科岗位的吸引力,即便恢复儿科系,也无法保证这些医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改行。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正逐步扩大,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从2010年起,儿科医生的总数从10.5万下降到2014年底的10万,4年来儿科医生的总数减少了5000。

“我们每年都在招儿科医生,可是招不到。”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的一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无奈表示:该院的小儿科随时可能因为医生的离开而关闭。

“工作累,收入低,新人刚来两三天就走了,整个医院就剩两三个儿科医生”山东某二甲医院的儿科医生告诉《医学界》,如今医院儿科的医生年纪渐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钱少活多不受尊重,中国儿科医生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我国,儿科医生的价值被严重泯灭,一名二甲医院的儿内科医生算了一笔账:自己每看一个患者的 挂号费是7元,除了医院拿走的部分,进入自己奖金的只有2.5元。难道这就是自己读了那么多年医学院的意义吗?而医院对科室的创收要求更让他们喘不过气, 有的儿科甚至需要医院“养活”,成为真正的赔钱科室。

为了增加儿科医生数量,国家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包括饱受诟病的降分录取,然而在不少医生网友看来,这一切都没有触及儿科危机的源头:低收入。

有业内人士指出,要想摆脱儿科的困境,就必须在收入结构上体现儿科的价值。而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实行的是从医院到科室的二级核算,创收是衡量价值的标准。以 内科为例,在科室的收入构成中,除了几块钱挂号费,其他全部来自检查和用药,而儿科恰恰用药最少,检查最少。诊疗费是最能体现医生价值的部分,而中国的公 立医院几乎不收取这项费用,这几乎是导致我国目前大部分医疗问题的根源。

“同样是5年、7年、8年医学院毕业,书没少读,活没少干,到头来我们依旧是次等科室,永远是的‘小儿科’,这样的现状怎能不让人望而却步。”一位业内人 士表示:即便在本科教育阶段用专业限制拴住了医学生转行的脚步,不提高待遇,儿科医生还是会想尽办法跳出去,近5年逃离的5千名儿科医生就是最好的证据。 

关键词: 儿科 资讯头条 医生短缺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