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要点:
与十年前的meta分析结果类似,双相障碍患儿最常见的躁狂症状依次为精力增加、易激惹性升高、心境不稳定、随境转移、目标导向行为增加等,但并无标志性症状; 儿童双相症状的异质性高于成人患者;双相 I 型症状的数量多于双相NOS,程度也更严重。 |
儿童双相障碍(BD)的临床表现往往复杂且异于成年患者,需加以考虑的因素更多,导致诊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比例均很高。2005年,曾有一项基于7项研究的 meta分析针对儿童躁狂症状进行了探讨。时隔十年,来自美国的一组研究者再次就这一课题开展了meta分析研究。该研究于1月9日在线发表于《BD障 碍》(IF 4.965)。
本项研究旨在探讨在儿童BD患病率总体升高的大背景下,儿童躁狂症状的景象有无改变。研究者系统地检索了PsycINFO和PubMed中有关儿童躁狂症状 患病率的研究,并基于研究语言、受试者群体等因素,从超过1,200项研究中进一步筛选出20篇文章(n=2,226),包括2005年meta分析所纳 入的7项研究,及此后新开展的13项研究。两名研究者分别对所纳入研究的躁狂症状、研究特点、设计质量等进行评分,kappa值为0.86-1.0。
儿童BD躁狂症状患病率(Van Meter AR, et al. 2016)
通过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研究者确定了横跨各种BD亚型的最常见的儿童躁狂症状,涉及BD障碍 I 型(BD-I)、 BD未特定(BD-NOS)及BD谱系障碍。这些症状包括:精力增加(79%)、易激惹性升高(77%)、心境不稳定(76%)、随境转移(74%)、目 标导向行为增加(72%)、欣快/心境高涨(64%)、言语迫促(63%)、多动(hyperactive,62%)、思维奔逸(61%)、判断力不佳 (61%)、夸大(57%)、不适切的大笑(57%)、睡眠需求减少(56%)及思维跳跃(54%)。
研究者指出,尽管本次分析所纳入的研究数量为前一项meta分析的3倍,而受试者人数超过原先的5倍,但儿童躁狂及轻躁狂症状的表现总体类似,其异质性远高 于成年人。相比于BD-NOS,BD-I 的症状不仅数量更多,且程度也更为严重。一般情况下,只有当存在躁狂症状的患儿症状时长尚不够诊断BD-I时,方被诊断为BD-NOS。另外,某些特定症状的共同出现或有助于预测患儿日后的轨迹,如维持较高程度的症状稳定及功能水平,还是发展为成人阶段的重性精神障碍。
精力增加为BD-I 及BD谱系障碍最常见的症状,这也与DSM-5将精力增加纳入BD诊断标准相一致;这一症状或有助于鉴别BD及其他儿童常见精神问题。另外,易激惹性升高 在BD-I 患儿中同样很常见(75%)。相比而言,BD-NOS最常见的症状为多动,而易激惹则相对少见(46%),的确可能与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MDD)存在 重叠,人们的担忧并未全无道理。
研究者认为,尽管研究的异质性较高,但人们对于BD躁狂现象学的把握已经较好。尽管没有广泛存在于所有BD患儿的标志性症状,但诸如精力增加、心境不稳定等 症状的患病率均很高。鉴于儿童BD的很多症状与其他儿童期常见精神障碍存在重叠,更好地理解哪些躁狂症状易聚合成群,或单独存在,将会成为确定儿童躁狂表 型的重要一步,并最终指向及时而准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