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要点:
一项针对上世纪下半叶夏威夷日裔男子的研究显示,牛奶摄入量更大的参与者黑质神经元密度更低。
饮用牛奶较多的参与者中,脑内存在农药环氧七氯的比例更高。
牛奶摄入导致帕金森样神经变性是否与农药污染有关有待商榷。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使用并且在当时可能受到农药污染的牛奶,可能与发现在帕金森病的特征性神经变性相关。该项研究结果由大津市滋贺大学的Robert Abbott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Neurology 2015 Dec 9]
“此前人们已经发现乳制品的消费量与帕金森病的关联,但是具体原因仍然未知。”他对此解释称,“有机氯农药也被认为与帕金森病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牛奶中的农药污染可能与神经变性相关,此种神经变性见于帕金森病。”
研究中的农药环氧七氯在西方国家现已不再使用,但是Abbott强调这是一种稳定性很强的化学物质,它被吸收进土壤和水中后可以存在于环境中许多年。
“所以它仍然可能存在于牛奶及鱼类中。最近已在数个国家中被发现,并且在管制不严格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更为常见。”他表示。
长窗口期
Abbott同样证明了这项研究具有超出这种农药本身的广泛影响。
“我们知道,饮食习惯对于帕金森病而言是很重要的。我们已经证明了饮食习惯与黑质区域神经变性相关,更重要的是,多年以前的饮食习惯同样与若干年后的大脑改变存在相关性。”他表示,“这说明存在很长的窗口期,在此期间有机会对未来将要出现的神经变性进行干预。”
他补充称:“另一项信息是,我们需要对我们的饮食保持警惕。这项研究观察了牛奶的影响,但是我们应当考虑的不仅仅是牛奶。重要的是,这一项研究提示,环境因 素可以在典型帕金森病症状出现及发展的很早以前对大脑产生影响。我们现在的饮食、呼吸都可能让我们的大脑在多年之后发生改变。”
这项研究纳入了449名来自夏威夷的日裔美国男子,平均年龄54岁,他们参加了檀香山-亚洲老龄化研究,随访超过30年直到去世,此后进行尸检。
研究者从1965~1968年收集了牛奶摄入量的数据,于1992~2004年进行尸检,对黑质区域神经元密度计数进行测量。研究人员还测试了116名参与者脑组织环氧七氯的水平,该农药在20世纪80年代前在夏威夷被广泛应用,并且在80年代初发现牛奶供应中水平过高。
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量牛奶摄入(>16 oz/天)的参与者中,不吸烟者的神经元密度最低。Abbott指出此前已证实吸烟与帕金森病低风险相关。
除去帕金森病或路易体痴呆的病例,除了背内侧象限之外,牛奶摄入量大于16 oz/天的参与者调整后神经元密度比摄入量较少的参与者低41.5%(P=0.001)。对于任意组中的吸烟者而言,牛奶摄入和神经元缺失均无关联。
饮用牛奶最多的参与者中,90%参与者大脑中发现了环氧七氯的残留物,而饮用牛奶较少的参与者组该比例为63%。
做出假设
Abbott指出,这项研究做出了数个假设。
“20世纪60年代报告了牛奶的消费量,我们假设在未来的几年里,牛奶的消费模式保持不变,”他表示,“我们同样并没有评估牛奶中的环氧七氯量,所以我们不能确切地说牛奶被农药污染了,但是尸检中大脑农药含量的确在大量摄入牛奶的患者中更高。”
他补充称:“我们研究中的重要信息是,我们可以预测大脑特定区域与帕金森病相关的细胞死亡,并且饮食因素可以在帕金森病症状出现之前产生影响,并且可以追踪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情况。”
在伴随的述评中[Neurology 2015 Dec 9],美国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的Honglei Chen和哥伦比亚大学的Karen Marder指出,虽然牛奶受到环氧七氯污染是一个合理的解释,这项研究并没有直接证明大脑中的环氧七氯来自牛奶而不是其他来源。
他们补充称,研究使得环氧七氯污染成为夏威夷常喝牛奶的人患帕金森病的似是而非的罪魁祸首,但它可能无法对其他研究队列中牛奶或乳制品消费和帕金森病的关联提供一个很好的解释,在其他研究中牛奶污染的证据不足。
但是他们也得出结论称,该研究“对于流行病学研究如何探索帕金森病潜在因果机制建立了一个好例子,”并补充称“这种揭开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一复杂过程的方法应当被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