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7日在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明确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成立“治未病”科,开展“治未病”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7年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力争用30年时间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经过六年的试点,目前“治未病”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服务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覆盖面逐步扩展,“治未病”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表示,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来,先后确定了四批173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涵盖了各种类型医疗机构,印发了《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并在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明确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成立“治未病”科,开展“治未病”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王炼说,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治未病”科室建设,选择500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能力。选择100个地区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配备设施设备,加强技术指导与人员培训,开展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试点。(人民日报)
链接:中医“治未病”面临五大挑战
目前,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既包括中医医疗机构,也包括社会养生保健机构。服务提供方的属性不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供给不足。目前,中医医疗机构在办院模式上多重治疗、轻预防,而社会养生保健机构良莠不齐,能够提供规范有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数量较少。二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质量不高。三是社会养生保健服务市场混乱。主要表现在社会养生保健机构数量多、层次不一、良莠不齐。四是保障“治未病”工作开展的政策措施不配套。五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管理工作研究总结不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介绍,对于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工商部门没有标准,只是按照一般性企业注册;业务部门也没有标准,只要按照工商部门要求注册即可。现在要对这部分机构实施管理难度较大。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试点地区对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进行评估和摸底,并和工商部门联合开始对一些成熟的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同时,该局已着手对社会上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人员的准入进行试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到2013年年底,为3600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中医体质辨识和给予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指导,为2800万名0~36个月儿童提供2次中医调养服务。未来一段时间内,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将成为该工程网络和平台建设的重点。 (健康报)
王林张必清均非法行医
对于社会上热议的“气功大师”王林涉嫌非法行医一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表示,王林使用的不是医疗气功。气功分两类,保健气功和医疗气功。医疗气功是指功法针对某一个疾病,有明确指向;而保健气功只是健体方面的,没有明确指向。医疗气功的操作人员必须是中医医生,而且经过医学气功的考核,只能在医疗机构当中进行,不能在医疗机构之外开展。
“最牛违建”主人张必清,因为违建拆除事件而被引出了非法行医的质疑。许志仁表示,事件发生后,“我们也在我们的医师库里进行了搜寻,80多万中医医师库里找不到张必清的行医编号。北京市在乡村医生系列里面也没有找到他的行医资格。所以他不属于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针对不是医生又打着医生的旗号行医的行为,许志仁表示,我们一定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没有医师证就是非法行医,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许志仁还透露,目前正联合国家卫计委开展整顿医疗机构的行动。
上市销售中药均合国标
近期,我国中药屡屡遭遇风波,先是有调查称我国超七成中药材被检出含农药残留;接着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又称网上销售的中药含有巨量有害毒素。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王炼表示,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药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药品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国内销售、长期使用的药品,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否则根本无法上市销售。(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