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一位记者说到在美国穿过复杂的医疗机制线路图看病的血泪经历,引发众多网友共鸣。
有人对谈资君说,那种情况放在日本就根本不会发生。真是这样吗?这次我们请到新华社前驻东京分社记者冮冶与您来聊一聊。
在日中方机构的一位朋友曾私下跟我说,有一位身患绝症的在日华人找到他们寻求救助,可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啊。当时他们就暗示对方,离他们办公地不远处有一家公立大医院,你只要能坚持走到那里,就有救啦。
日本医疗费用昂贵,可人人都有医疗保险,真正看病需要自己掏腰包的部分负担并不重。那么,遇上一个没有医疗保险又无钱就医的急患病人,医院能置其生死于不顾,拒之门外吗?这样的情况我在日本从没有听说,也很少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报道。
但是,我遇到的一件事让我感触颇深,每每在国内媒体上看到有关因没钱被误诊、被拒之门外的报道,我就很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人听……
那是在1997年初春的一天,小明(化名)心急火燎地来到东京分社说他哥哥大明(化名)出事了,打工到深夜回家时,骑着摩托车迷迷糊糊地撞到了桥墩子上,戴着头盔的头部及胸部受重创。他稚嫩的脸上透着万分焦急。
大明小明是我一位老同事的孩子,高中时代就被送往日本留学。
“现在人怎么样了?”我问。
“不省人事,在医院抢救。”声音中带着哭腔。
我和我的同事急忙一同前往医院,因在抢救中我们没有见到大明,听医生说:情况很严重。听小明说,他看见哥哥时,整个头部都被白色纱布包缠着。
年龄过小被送往国外读书往往不能让他们的父母省心,大明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学业而是选择了留下来打工挣钱。可是,现在麻烦来了,大明在日本早已失去了合法居留的身份而“非法滞在”,通俗地讲就是“黑下来了”。自然,大明没有医疗保险,也不可能正常办理相关手续。
在北京的老同事心急如焚,我们也紧急商讨如何与院方打交道,抢救孩子的生命。当时,按照习惯的想法,因为身份非法(警察要是碰上要强制遣返回国的),而且没有医疗保险,身上又没有钱,我们都担心医院不会积极救治。
于是,我紧急去咨询一位曾因广泛帮助中国留学生而闻名的日本朋友,并说明了实情。他说,不用担心钱的问题,没有钱本身就是“最大的理由”,该怎么抢救就怎么抢救,该转院就转院,院方不会因为没有钱而不抢救的,如果那样的话,这家医院可能会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关门的。
果然,在整个抢救过程中,院方根本就没有提到钱的问题,这个当时18、9岁的北京大男孩在昏迷了8天后奇迹般地苏醒了,拣了一条命。约几万美元(印象中是不到400万日元)的抢救费、治疗费和住院费也没有交,最终都留在了账单上,实际花费不及上述费用的零头。
大明后来正常办理了归国手续回到了北京,庆幸的是没有落下任何后遗症。
尽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日本社会保障系统、包括国民健康保险系统已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还是比较完善的。
救护车是免费的,打过电话后,大约在7分钟内,你就能由远至近听到救护车的呼叫声,穿戴非常职业的医务人员走下救护车肯定最先问的是:谁是病人?病人在哪里?
由于救护车方便至极,以至于好多人图省事不管大病小病就打119叫救护车。
2007年,读卖新闻对全国51个主要城镇的消防本部(日本救护由消防部门负责)的调查表明,当年救护车出动约232万次,其中约117万次并不属于急救范围。一些人是为了不排队等候,甚至有人把救护车当成“免费出租车”了。为此有关方面也进行了反省,并采取措施,以保证高危重患能够更及时有效得到抢救。
有一年,我患牙痛,痛法很怪:“间歇性阵痛”,真是痛起来很要命。在傍晚散步时,牙痛发作,无法忍受,就去医院看了急诊。医生给我进行了检查,还做了CT。过后,我在等候室坐等时一位男医生将用药递到我手上,并讲解了用药方法。大大的口罩后面感觉是一张很年轻的脸,声音平和而清晰。那天,我身上也没有带那么多的钱,第二天去医院补交。
-------------------------------------------------
不过,随日本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近年也发生多起患者叫救护车被拒绝的事件。
由于日本实行的是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人口老龄化造成医疗设施、老年人福利设施的数量不足,社会负担因此大幅增加。
日本政策投资银行2010年5月31日宣布,日本全国的入院患者正在不断增加,根据该银行的推算,在迎来顶峰的2030年,全国每天的住院患者平均将达到173.1万人,与2005年相比增长33.6%。由于劳动力不足,照顾老人的人手不够,不得不从国外引进看护人员。
一边是因为病床紧张,苦苦等待入院治疗的各类患者;一边是无需治疗,成天躺着医院里聊天打牌的老人。不断加速的“高龄少子化”,已经让日本的医疗体系陷入一种“怪圈”,医院看上去不像医院,反而更像老人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