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多数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2015年9月发表在《Am Heart J.》的一项由中美两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对2001~2011年患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国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进行了全国性评价。
背景:2007年以来,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无并发症高危风险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中应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估过去十年中国的AMI患者在住院期间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6和2011年这3年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患者的病历记录,同时对没有β-受体阻滞剂绝对禁忌症的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因AMI入住到中国的医院。本研究评估了患者住院24小时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类型和剂量,并分析了理想候选患者和具有心源性休克风险因素的患者中不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预测因素。
结果:14241名AMI患者中(2001年43165名代表性患者,2006年106167名代表性患者和2011年221874名代表性患者),45.1%的患者对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没有绝对禁忌症,21.1%的患者有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因素,但是没有绝对禁忌症。在理想患者中,2001、2006和2011年的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54.3%、67.8%和61.8%(P=0.28)。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预测因素为高龄、较低的收缩压、较低的心率、没有胸部不适和入住到非教学医院。2001、2006和2011年有心源性休克风险的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42.6%、59.5%和52.9%(P=0.31)。美托洛尔是最频繁使用的药物(91.5%),但使用剂量常低于指南推荐剂量。
结论:中国AMI患者早期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状况并不是最佳的,那些可能从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中获益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却并不充分;而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带来危害的患者却使用了大量的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模式没有随着时间而改变,因此,需要制定目标来改善AMI患者治疗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