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入院情况
患者男性,41岁,因腹泻、消瘦1年余于2015年10月入院。入院前1年夏天(6月及7月)均因不洁饮食后出现黄糊状稀水便,10余次/日,<1000ml/d,伴里急后重,否认发热、呕吐、腹痛及黏液脓血便。当地医院查大便潜血(OB)(+),便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均(-),大便培养未检出阿米巴、沙门氏菌、真菌;血尿常规、肝肾功、凝血、血肿瘤标志物、抗核抗体谱18项、全消化道造影、腹盆增强CT、结肠镜均未见明显异常。间断口服肠道益生菌及消化酶,短暂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欠佳。病来小便约1000ml/d,睡眠可,体重下降约20kg。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殊。查体:体质指数(BMI)15.92kg/m2。心肺查体未及异常。腹平,无肠型,腹稍韧,左下腹轻压痛,未触及肝脾及包块。肠鸣音弱。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便苏丹Ⅲ染色阳性。大便痢疾杆菌、寄生虫、真菌、艰难梭菌毒素试验均阴性。
结核相关检查、血乙肝、丙肝、巨细胞病毒(CMV-DNA)、EB病毒(EBV-DNA)均阴性,肝肾功能、胰腺功能、凝血功能、输血8项、甲状腺功能均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结果均正常。
血抗麦胶蛋白抗体阴性。尿D木糖吸收试验:0.3克/5小时(正常值>1.3克/5小时);血清蛋白电泳:α16.1%,α29.1%,Alb%61.8%,β15.6%,β22.9%,γ14.5%,A/G1.6;免疫球蛋白3项:IgA0.06g/L,IgG7.21g/L,IgM0.83g/L。
腹部超声、小肠CT重建未见明显异常(图1)。胃镜提示:小肠黏膜病变(图2),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HP-RUT)(-)。
图1小肠CT重建未见明显异常
图2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黏膜明显萎缩,扁平
十二指肠活检病理诊断:(降部、球部)小肠黏膜显急性及慢性炎,淋巴组织增生,绒毛粗顿,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固有膜内浆细胞少(图3),符合免疫缺陷;黏膜表面可见贾第虫(图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38(-),CD20(+),CD3(+),CD38(+),CD4(+),CD8(+)。
图3病理检查显示,(HE染色)小肠绒毛顿缩,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高倍镜固有膜内未见浆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
图4病理检查显示,(HE染色)蓝色贾第鞭毛虫
综上考虑选择性IgA缺乏症,贾第虫感染,予替硝唑2g顿服,序贯甲硝唑0.2g,3次/日,治疗15天后大便渐减为1次/日,基本成型,治疗1月后(2015年12月3日)体重增加5kg。
讨论及专家点评
不洁饮食史后腹泻1年患者,多种诊疗欠佳。血液检查及粪便检查均非特异。胃镜下可以看到黏膜病变,病理提示免疫缺陷,特别是确诊寄生虫感染,对诊断至关重要。确诊后诊疗效果较好。
选择性IgA缺乏症(SIgAD)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常见的一类疾病,4岁以上人群仅血清IgA水平<0.07g/L,而血清中IgG和IgM含量正常,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IgA下降,可考虑该诊断。4岁以内儿童血IgA浓度有可能恢复正常,需定期监测。SIgAD流行病学有明显种族特性,中国发病率在1?U2600~1?U5300。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与IgA相关的疾病主要包括复发性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输血相关的过敏等。
贾第虫感染可以破坏小肠上皮紧密连接、诱导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导致钠离子依赖的葡萄糖吸收下降、电解质分泌增加而引起腹泻、吸收不良等。急性期典型症状是暴发性水泻,具恶臭,伴腹部不适等;慢性期表现为间歇性黄色泡沫状稀便等。口服甲硝唑或大剂量替硝唑,贾第虫感染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
陆星华教授点评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报告了1例因不洁饮食后出现黄糊状稀水便,多种诊疗无效。住院后检查免疫球蛋白3项,血清中IgA水平低,但IgG和IgM含量正常,排除其他原因所致IgA下降,可以诊断SIgAD。该病例伴有贾第虫感染,口服甲硝唑0.2g,3次/日,治疗后大便减为1次/日,基本成型,体重增加5kg。如果不伴有贾第虫感染是否应用甲硝唑?我的意见是:由于患者免疫力低,可以试用甲硝唑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