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以还原论为主流的学术环境下,中医学发展出现两个不适应:一是中医学不适应制度性医教研模式,实践能力萎缩,临床、产业、教学与理论脱节,二是由于对中医的科学性认识不一,中医界内部出现分化,导致理论体系离散、异化,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节奏。
为认清中医理论创新发展学术背景的变化,找出影响中医理论发展的问题,确定中医理论“十三五”乃至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布局。11月19~20日,以“新形势下中医理论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为主题的第548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
会议围绕“中医理论发展回顾及其主体认识”“新历史条件下中医理论发展的基本路径”等展开讨论,并形成了《中医理论研究战略专家香山科学会议共识》。
《共识》指出,未来10年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应着重关注中医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传承创新,注重重大疾病防治规律与理论提升的应用创新和以自由探索为主体的先导创新。
专家呼吁,坚持中医理论研究中的传承与创新并重,将人才培养应作为首要工作,制定特殊政策,推动包括研究生培养、经费管理、学科建设等相关机制体制改革,改善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倡导以研究项目为纽带,带动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专家倡议建立国家中医理论研究中心及省市(地区)分中心,建设中医理论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完整的中医理论研究体系。同时建议中医理论研究科研院所、高校及其他行业机构联合建立多学科的中医基础理论虚拟研究院或联盟,优势互补,活跃学术交流,激发思路,联合攻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主任刘保延,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王键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胡镜清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技术与医药处处长张兆丰出席会议,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近30个单位的近50名专家学者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