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资讯头条 > 石鹏医生 一路走好!为医护人员减负刻不容缓!

石鹏医生 一路走好!为医护人员减负刻不容缓!

收藏
来源:今日萍乡 2016-03-08 10:28

3月2日晚,32岁的萍乡市人民医院医师石鹏还是去世了,他的离世让很多人悲痛万分,感慨为什么这么优秀、善良的青年医师会离我们而去,感叹生命真的很脆弱!当晚,市医院的医护人员微信群里流传着这样一段同事写的感言:

最终你还是走了,倾全院之力却没能留住年仅三十二岁的你。
    想 过千遍万遍如果你能出现头痛的时候不去上晚班,如果下晚班后没有忍着头痛继续工作,如果……可惜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如果,生命是如此脆弱,短短几分钟你 就再也没有醒来,甚至没能留下只言片语。医院工作十二年,感觉身上这件“白大褂”越来越沉重,在这个精神文明没有跟上物质文明的社会,这件衣服该怎么穿, 脚下的路要怎么走,我们该慢下来想想了……

据了解,这是一年之内萍乡市人民医院发生的第二起医生在工作岗位发病去世事件了。去年6月,萍乡市医院主任中医师、大中医科(含康复医学科)主任陈敏同志因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
    为何年富力强的医生会英年早逝呢,专家认为,精神压力大、过于劳累是医生早逝的主要原因,为医务人员减负刻不容缓
    “白衣天使”是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的一种赞誉。但是,近些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这一神圣的职业却时常遭遇误解,让老百姓感到不满,甚至刀斧相向。其实,医务人 员的工作并不容易。和大家一样,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苦衷,“赚钱少”、“没时间顾家”、“老被患者骂”,成为大多数医生的口头禅。有医务人员就用“外表光 鲜,内心憔悴”来自嘲;更有人感叹,“天下最难的职业就是在中国当医生”.

事实上,医生压力大已不是秘密。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社会高期望状态,长期工作紧张,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量。超负荷工作更是常态,这也直接导致相当一部分医生难有个人生活,双休日、黄金周等休息时间也多半“铺”在了工作上。

有医生坦言,“如果有来生,绝不再做医生。”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局面? 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患者太多。我国的病人群体原本就庞大,医生的“供”却远小于患者的“求”.据了解,美国医生一般每 天只看6个病人,中国医生却至少要看60个。很多人无论大病小病都喜欢往大医院跑,导致大医院医生连轴转都还转不开,小医院或社区医院却形同虚设,医疗资 源却在大量浪费着。

另 一个方面,就是医院对医生照顾不够周全。撇开医生的工作压力不说,现在大部分医生在医院里没有活动空间和休息的地方,甚至连吃饭都不能得到保障。尤其是上 夜班的医生,经常当天下午就连续工作,接了班还是一直忙。下夜班后,太累的就抓紧睡了,想吃饭的就只能以方便面解决了。
    还有,医生是昼夜节律最紊乱的职业之一,其特殊的工作方式和人体的生理在进行对抗;而且,医院里患者密集,病毒密度自然高很多,而且很多病毒都与肿瘤的发生息息相关;再次,来自家庭、收入、医患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也给医生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

在很多人看来,医生作为健康卫士,似乎就该是病魔面前的强者。但其实他们的生命同样脆弱,现实中,医生猝死事件也是频发:去年6月29日,43岁的广州医生 李晶在家猝死。4月14日,福州医生康强猝死。4月13日,淮北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在交班前猝死。再往前一天,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李大连猝死……每一次悲 剧出现,都令人唏嘘,但大多也不过是一抹短暂的涟漪,很难促成什么制度层面的关切。
    这些英年早逝的医者,却多是用生命践行着大医精诚的高尚信条。如广州李晶医生,生前最后一个班连续上了48个小时,还有宋韩明,在长期高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发明了5小时休息法。
    在医疗界有一个信条——工作中要保持“临深履薄”的高度谨慎。可在高度紧张之后,却很少有人考虑过,如何让这种高度紧张的神经能够“一张一弛”地调剂一下。相反,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各式医疗规定最终指向都是落实到医生身上,成为医生身上不断加码的负担。

事实上,每一次医生遭遇的不幸都会在行业内形成很大的震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身上背负责任压力的情感共振。当医生们长期生存在高强度压力之下,动摇的恐 怕也是由他们支撑的生命保障体系。当然,工作负荷大,休息权益得不到保障,并非医生行业独有的情况。但在我国正规事业部门中,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医疗领域 应该算是最为突出的了。
    希望医生猝死引发的行业震动,会有制度补缺与之呼应,医生的生命也是生命,社会应将减轻其负担提高到关爱生命的高 度上。之前国家已明确要出台“符合医药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对此我们翘首以待,但另一方面,医生群体过累也是个严峻问题,所以我们也迫切想看 到,“为医生减负”的人性化号召能在制度层面得到更多响应。
    本文最后以市医院一位医生在朋友圈的感言作结尾,也正是“今日萍乡”想向大家诉说 的:32岁的年轻生命就这样倒在了第一线,真心呼吁社会对我们医务工作人员应多些理解和尊重,他们忍受不应该有的谩骂指责的同时,在拯救生命,也在承受巨 大的压力,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健康,医护人员的一生真的很沉重!


关键词: 减负 医护

医友评论 1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杨美英 2016-03-08 11:35

又一个医护人员倒下了,以后也不会有千万个站起来了,什么时候医生才能够成为大家向往而神圣的职业,我们好像看不见未来的道路。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