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65岁的王阿姨满面愁容地来到我们肾脏科门诊,开口就问“医生,我的肾脏还有救吗?”原来,她十余年前因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被确诊为糖尿病,此后服用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两年前,患者出现双下肢和晨起眼睑浮肿,夜尿次数增多,血压升高,未特别在意。一月前,患者出现纳差、恶心、头晕、双下肢浮肿较前明显,就诊发现大量蛋白尿,贫血,血肌酐升高。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5期。像王阿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患者并不知道糖尿病可能会累及肾脏,而忽略了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从而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继发性肾脏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和糖代谢异常,肾脏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以及遗传等多因素有关。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的首要病因;在我国,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存在极其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至终末期肾衰,往往比其它肾病的治疗更为棘手。
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隐匿,仅在运动、应激等情况下发现一过性微量白蛋白尿。如未给予及时的治疗,病情可逐步进展,出现持续性临床蛋白尿,主要表现为尿泡沫明显增多,下肢或踝间水肿,高血压,到了晚期可伴有贫血、皮肤瘙痒、小腿痉挛、恶心呕吐等肾功能受损的症状。另外,患者也常合并心、脑、足、视网膜、外周神经等其它系统的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当患者存在较长的糖尿病病程(1型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2型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且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或同时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需考虑糖尿病肾病。确诊则依赖于肾穿刺活检。为了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5年后,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诊断就要每年接受肾病筛查。筛查内容包括:随机尿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测量血肌酐值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定期检测血压和体重,进行眼底检查明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哪些人更容易得糖尿病肾病呢?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子包括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抵抗、持续高血压、蛋白质摄入过多、高脂血症、肥胖、遗传、吸烟等,存在以上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则更应警惕是否会累及到肾脏。
糖尿病肾病目前主要通过控制可能导致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从而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展。其中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限盐、戒烟酒等),强化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应<7%),如无禁忌症可给予ACEI/ARB类药物控制血压、降尿蛋白,他汀类药物调节脂代谢紊乱,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防治糖尿病肾病急性加重的诱因(如感染、梗阻、肾毒性药物、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有效血容量不足等)。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展至eGFR<10-15ml/min并有明显尿毒症临床表现,经药物治疗不能缓解时,应及时进行透析治疗。目前尚无直接有效的药物,切莫相信所谓的“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