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复旦大学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揭示,儿童时期抗生素暴露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复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监测发现,79.6%的上海学龄儿童中检出21种抗生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 实生活中,我们关注的焦点常在临床药物的滥用上。无论是感冒还是发烧,在很多人眼里,只有用了抗生素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治疗。且不说先锋霉素、阿莫西林等不 能完全“药到病除”,而且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在杀死部分细菌的同时也会产生耐药性,甚至催生令人生畏的“超级细菌”。更令人忧心的是,医疗道德扛不住赚 钱冲动,各种抗生素能像买菜一样轻易地买到,暴露出的是监管链条的系统性崩溃。
从报道上看,医疗途径只是滥用抗生素的冰山一角,水源或食品 中含有的抗生素进入人体,恰恰说明抗生素已经在环境中形成了恶性循环链条。这起码对应着以下的生存与发展之虞:一者,地表水“抗生素污染”触目惊心。有数 据表明,我国地表水中含有68种抗生素,且浓度较高,另外还有90种非抗生素类的医药成分被检出。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养殖业粪便直接排放,若不能改变这 种水污染趋势,维系生命的水迟早会成为夺命的水; 二者,“抗生素养殖场”比比皆是。无论是养殖源头的用药,还是粪便末端的排放,在不知不觉中日复一日让 公众“被”服抗生素。尽管进入到人体内属于低剂量,但恰恰是不可小觑的隐患所在。
抗生素滥用,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危害无需多言,而且这也是生 态危机和公共卫生事件的一次预演。可是,这样的“高度”认识,又有多少人有基于责任之上的警觉,且感受到抗生素滥用带来的生命之殇呢?显然,只有公权对抗 生素问题增大痛感与压力,才能藉以心中有底,并施以最有效的应对之策,而不是让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公众集体承担恶果。
一言以蔽之,发展理念 不变,健康意识不增,源头治理不抓到位,抗生素困局只会越陷越深。而上述这些,正是突围的路径所在,没有任何退路和回旋余地,我们必须对生命足够负责,用 最有效的防控、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形成对抗生素滥用的合围之势,编织一张无空子可钻的健康防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