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进喜,号医灯,又号慈航;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名老中医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今年50岁的赵进喜,是名副其实的“老中医”。
时间是早上七点,我们此行的主角赵进喜正走在赶往医院的路上,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他每天都是步行往返于家和医院,他说这样一来时间稳定,二来也可以锻炼身体。
我们跟随着赵进喜的脚步,来到医院的交班办公室,所有的人都严阵以待,在场的大部分都是来到科里学习的学生,赵进喜在等到学生们说明病人情况后,就逐一对学生们交班中的问题进行指导;此时,有位实习生引用了《伤寒杂病论》对病人的情况做出了描述,赵进喜夸赞了她的做法。
接着,赵进喜带着学生们来到了病房查看病人情况,他仔细的检查了病人情况,确定该病人患有痛风性关节炎等多种并发症,一边叮嘱患者要多泡脚配合治疗,一边为学生们讲解。
赵进喜讲的很细,这时候的他已经完全忘记了镜头的存在,他常常会提到中药对病情的疗效;这些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生们都在做着笔记。中途,也会让对病情有所研究的同学给大家讲解。
口干舌燥的讲了一个小时,身为博士生导师的他,接下来还要对自己学生做单独的指导。“振兴中医在于人才”赵进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
屋子里坐着四个人,有三名是他的学生,另外一个是来旁听的;简单问好以后,学生们依次汇报了自己的规培报告,赵进喜聚精会神的听着学生的报告;并时不时的对学生遗漏的知识点做补充。
看着赵进喜指导学生那一丝不苟的态度,我仿佛看到了中医得以传承到今日的背后,是无数医生将毕生所学都无私传授给后人的结果;为了能将中医发扬光大、造福人民,他们都在默默地付出着。
中午时分,已经吃过午饭的赵进喜在短暂的休息后,来到国际医疗部准备下午的门诊。
一路走下来,还是有些热,此时的患者早已在等待着赵进喜了;他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就投入到工作当中了。
每一位患者的情况,赵进喜都认真记录着,作为经验丰富的中医,他所擅长的就是从用药、膳食、运动、生活习惯等等,给患者提供非常详细的治疗方案,并耐心的说明。
即便是在门诊学生们也不放过学习的机会,此时的赵进喜正在为患者把脉,三个学生各司其职,为赵进喜打起了下手;最前面的女同学负责记病例,男同学则是负责打方子,后面的女同学负责叫号及对患者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解释。
负责记病例的学生在赵进喜写患者病症的时候,也很仔细的为患者号脉,再通过赵进喜的诊断进行对比学习。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赵进喜教给学生们的知识,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不断的去实践和论证。
赵进喜一天的工作都和学生们形影不离,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学生身上,比自己的孩子都要亲。赵进喜的大女儿今年28岁,平时共同语言比较少,所以交流不深。相比起来,反而是这些孩子们跟他交流更多。
经过一下午的忙碌,患者总算都看完了。几位学生和赵进喜正准备收拾一下回东直门医院,这时候学生小董推门进来向赵老师报喜,赵进喜打趣几位学生要像小董一样,在学习中就解决个人问题。原来小董和她的老公是在听赵进喜讲课时相互认识的,她笑着称:“赵老师算是我们半个媒人”。
赵进喜回到了东直门医院,审查和整理着病人病例,平时的这个时候赵进喜已经走在回家的路上了,但是今天不行,因为一月一度的《铿锵中医行》会在今晚举行。
晚上六点《锵锵中医行》讨论会准时开始了,《铿锵中医行》是每个月都会举办的中医讨论会,希望有观点的不同,思想的碰撞。以此促进交流,增强学生们对中医的认识。今天赵进喜邀请了几位中医界负有盛名的专家,一起来讨论《看非专业书籍对医学的促进》;几位老师从超弦理论讲到宗教、音乐(五音应五脏)等等对医学的启发。顿时令现场的同学们脑洞大开。
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佑着我中华民族不断繁衍生息,至今仍然散发着它不朽的光芒。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使得很多人对传统中医抱有偏见,网络上也经常出现对中医的谩骂和诋毁,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然而这并不能影响在场的老师、学生对中医的热爱,他们保持一片赤诚之心,为弘扬传统中医文化不断努力。
时间已经是晚上10点多,临别前老师们在一起合影;《铿锵中医行》虽然结束了,然而对于赵进喜来说,传承中医的路还没结束,为了让更多人正确的认识和看待中医,他耐心教导每一位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