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说,20%的医学生毕业不从医让他很揪心,院士的这种揪心,我作为一个普通医生,时刻切身体会,更多的是苦闷。大学同班已经有一半不当医生了,挥别得远的,从事的职业已经没有一丝“医”的味道,比如做贵金属投资。
医学生为什么没成为医生?
主观不愿意
“钟南山表示,医学本来就是精英教育”,但1949年后,学医在国内从来也没有精英化过,相反,学医可能跟很多职业比,门槛更低,不少专业的起点就是本 科,而学医还存在中专和大专。故而成为医学生,本身并不是一件自豪的事,特别近年“一般医学院校分数下降很厉害”,而我就读的985高校,因为医学院相对 弱,同学中相当大的比例是调剂过来的,更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强烈的当医生的主观意愿。
现在,医生的职业形象已经被严重污名化,当然此处我不想过多去责怪媒体,这个职业本身在目前的实际中还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每个医学生都应该能感受到 当前严峻的医疗职业环境,从业时连基本的安全都没法保障。只要一开始有临床医生教授的课程,总有老师会流露牢骚、不满,甚至语重心长的点拨。而进入临床实习后,在每一次与病人和家属的接触中,在每一个医疗处置的学习中,实习医生就更能切身体验到医生这个职业在目前的诸多窘困。是否要努力去成为一名医生,这 是个问题。
客观障碍多
我当年毕业找工作时,除了医院,也面试过一些公司,差一点就当白领去了。因为要当医生,首先严峻的一关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我为什么“鄙视”规 培》一文中,那还只是吐槽,规培期间的经济压力可是实实在在的障碍。算算,如果在魔都规培,如果只是那点所谓的补贴,只能勉强存活。
在诸多面试和与友人的交流中,发现另一个入职的障碍是医院管理人员的腐败。对于公立医院,有些院长等手握人事权的人员,心中想的不是医院建设和发展,而是如何充分运用自己手中那点来之不易的权力为自己谋利,有上级的压力、自己的关系,诸多盘根错节的谋划。
要想激励更多医学生成为医生,需要建设良好的医疗环境,制定合理的卫生政策,比如在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同时确保对其的经济运行的保障和制度建设,医生能 获得足够的“社会尊重和合理报酬”,“让我们的生命与医术得到无上荣光!”从医成为高尚、体面、受人尊敬的职业,自然能吸引更多的医学生。也只有医生更多 了,士气更高涨了,医疗资源才会更多,医疗服务的供给量和质量才能提高,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医患关系也才能趋向和谐,保障和谐社会的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