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甘肃省卫生厅医政处讯息:为了在甘肃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格局,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确保分级诊疗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快 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实现医生、患者、资金三个下沉,结合我省实际,2014年11月28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分级诊疗和医 师多点执业等相关工作的通知》等13个系列配套文件制度,通过配套制度的落实改变“以药补医”的现状,出组合拳形成“以医补医”新机制,经过一年的运行实 施,成效明显:
一是新农合住院患者实际补偿比显著提高,从2014年的56.70%提高到2015年的62.67%,提高了5.97个百分点。
二是县外就诊率明显下降,从2014年的22.37%下降到2015年的19.03%,下降了3.34个百分点。
三是县域外基金支出比明显下降,从2014年的42.27%下降到2015年的37.34%,下降了4.93个百分点。
四是次均费用增长速度得到控制,从2014年的6.16%降低到2015年的2.12%。
五是三级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率变化明显,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有所缓解。三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从97.13%降低到90.1%,下降7.03个 百分点;二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从84.5%升高到85.5%,上升了1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的床位使用率从53.87%升高到57.09%,上升了 3.22个百分点。
六是分级诊疗病种病人下沉明显。选取发病率高的前10个病种进行统计,三级医疗机构新农合患者住院病人构成由2014年的11.92%下降到 2015年的8.28%;二级医疗机构新农合患者住院病人构成由2014年的60.17%下降到2015年的57.12%;一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新 农合患者住院病人构成由2014年的27.91%上升到2015年的34.60%;
七是优质资源下沉明显。医师支援基层人数从1755人增加到9716人,其中多点执业医师人数由368人 增至8417人,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实现了医生、患者、基金“三个下沉”。但因这项工作涉及多部门职能,卫生计生部门单独推行力度不够,存在 着部分地区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政策理解偏差、分级诊疗政策落实不到位、多点执业医师的补助无法落实、一些配套措施跟不上等问题。
自2015年底开始,甘肃省根据存在的问题及实际运行情况,以省政府及各部门联合再出组合拳,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6〕49号),明确了近远期目标、各级医疗机构的定位分工及保障措施。省发改、财政、人社、卫生计生等多 部门相继联合发文,出台和完善了包括:基层运行机制、医生签约服务、医师多点执业考核及补偿、乡村医生养老、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大病保险、新农合违规行为 扣减、省级结算等新的1+13个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配合的制度体系,为全省城乡居民统一开展以病种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提供了政策保 障。明确了改革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办法,建立激发基层活力的奖惩机制,从基层重点专科、薄弱学科、储血点、急救网络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中医 药能力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采取以病种和医保为两个抓手,以六项保障为措施,通过“分级分工分病种+医保杠杆撬动”,全面推开城乡 居民分级诊疗工作,引导患者有序就医。新农合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住院患者实际补偿比为65.4%,与2015年的62.67%相比提高了 2.73个百分点;县外就诊率为15.10%,同比2015年的19.03%下降了3.93个百分点;县域外基金支出比为31.61%,同比2015年的 37.34%下降了5.73个百分点;患者次均费用增长速度为-3.10%,同比2015年一季度的5.56%下降了8.66个百分点,次均费用同比下降 142元。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狠抓落实,促使新的“1+13”组合拳有效落地。进一步完善“以医补医”新机制,力争实现合理分配优质医疗 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能力,切实重建“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再转诊”的就医新秩序。相信,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指导 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合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入实施后,甘肃省定能建立起符合省情的、患者合理有序就医、医生规范行医的新秩 序,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