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一个易被忽视的社会公众问题。自1989年医学界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以来,全球已有1.7亿人受到感染,全球丙型肝炎流行率平均为3%,而且每年以新增300万-400万例患者的速度在蔓延。每年丙型肝炎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25万例,占所有传染病死因的第10位。
一、在某些方面,丙肝比乙肝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1. 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仅5%-10%的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而感染丙肝病毒后发展成慢性肝炎的比例则高达75%-85%。
2.慢性乙肝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的所需时间约为40-50年,而慢性丙肝仅需20-30年。
3. 乙肝可通过接种疫苗的形式加以预防,但丙肝疫苗尚未研制成功。但如果能够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丙肝的治疗效果却会好于乙肝,大多数患者有望实现治愈。2015年底,我国发布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随着口服丙肝治疗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上市及临床应用,对广大丙肝患者将是一个福音。
因此,控制丙肝的过程中,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显得尤其重要。
二、HCV抗体检测被列为我国法定的四个血源性筛查项目之一
HCV的传播主要是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不仅因输全血可以引起,而且仅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等也有可能引起输血后丙型肝炎。受血次数越多,肝炎病毒感染率越高。在国外,输血后患肝炎的患者中有30-90%为丙型肝炎;在我国,输血后肝炎中丙型肝炎患者也占1/3~1/2。静脉毒瘾者亦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加强对献血员的管理以及进行抗HCV抗体的筛查,把好这一关,可以排除大多数具有HCV感染的献血员,从而明显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现在,HCV抗体检查和HBsAg、HIV抗体及TP抗体检查已被列为我国法定的四个血源性筛查项目。
三、哪些人属于丙肝高危险人群?
1.医务人员
2.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
3.器官移植患者
4.经常输血或接受血液制品者以及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5.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及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6.有纹身、扎耳孔、修牙史者
7.1998年以前曾经做过手术并且有过输血史的患者,因为在1998年之前对检测HCV抗体重视度不够。
所以,即时诊断,尽早检出HCV感染者,尽早阻断HCV的传播是预防HCV感染最有效的控制方法。
四、我国丙肝疫情现状
1. 报告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逐年上升,虽然丙型肝炎报告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尤其近两年,其在病毒性肝炎构成比中迅速增长,这并不是因为新发的丙型肝炎病例越来越多,而可能是如下原因:
⑴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认识提高了;
⑵更多的医疗机构逐步开展丙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
⑶加强了疫情报告,漏报情况减少;
⑷宣传教育加强,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丙型肝炎高危人群主动到医院就诊,检测人数逐年增多;
⑸对其他疾病(包括艾滋病等)的重视导致丙型肝炎发现率增高;
⑹我国的HCV感染高发时间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目前更多感染者出现了临床表现,因而在传染病报告中HCV的报告率逐渐增多。总之,我国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高,预后差。
2.大众对丙肝的认知程度还是很低的
尽管丙肝的发病率很高,危害严重,但是公众对丙肝的认知程度却很低。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做过大众对丙肝认知的调查显示,41%的一线城市受访居民不知道丙肝,74%的人不知道丙肝是可以治愈的;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只有38%,远远低于甲肝 (91%)和乙肝(95%)。
五、丙肝,人类健康“沉默的杀手”,筛查不容忽视
由于丙肝的潜伏期长,症状不明显,至少80%的患者发病前并未发现已感染丙肝病毒。因此,加大了病毒传播的风险,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并发症,最终成为人类健康“沉默的杀手”。
在临床工作中,丙肝的早期筛查工作,尤为重要。早发现,才能谈及治疗、愈后。没有及时筛查出丙肝,那就无从谈起治疗、愈后。也许下一位丙肝患者就在我们身边,面对丙肝,医务人员责无旁贷。掌握丰富的丙肝知识,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向公众宣传丙肝,共同做到早期阻断传播、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促进丙型肝炎的最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