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中医科 > 小满节气5大症状 自测您有多“湿”

小满节气5大症状 自测您有多“湿”

收藏
来源:新浪中医 2016-05-20 15:30

今日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60°,是阳气最盛的时期。小满之后天气逐渐炎热,雨水增多,因此民间有“小满小满,江满河满”之说。预示着夏季闷热、潮湿的天气即将来临。因此,在这个季节更要注重防热祛湿。

中医认为“暑多挟湿”,也就是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暑热之气是最容易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的。在这个时期,或许在你的不经意间湿邪已悄悄的打入你体内潜伏了起来,等到大暑节气时,湿邪主气的时候,暑、湿就会内外呼应,使人陷入湿气的困扰。因此,如果在湿邪刚开始的时候将它消灭掉。

小满至,夏初始,趁着湿邪未发作,赶紧来看看您的体内是否有湿邪的痕迹吧!

1、早晨起床头晕乏力

夏季养生讲究晚睡早起,静心养气。如果您在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早晨起床时感到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中医讲“湿重如裹”,这种被紧紧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下雨天被淋了个浑身湿透似的那么难受。

2、清晨入厕时观察大便颜色

清晨起床入厕时观察你的大便颜色及形状,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疾病也就离你不远了。

3、洗漱时看舌苔

医书上讲“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柔软的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A、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

B、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C、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建议大家在早晨刷牙时用心观察一下自己的舌苔,看是否有以上症状,并对号入座。即便一时分不清楚也没有太大的关系,看看自己的舌苔每天的变化,再对照自己的身体状态,总会有所领悟的。

4、早晨刷牙时是否有恶心的症状

相信很多人早晨刷牙时都有恶心的问题出来,总觉得嗓子里边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但如果用力吐痰,也只有一点,痰并不多。这是湿的典型特征。

5、小腿肚发酸发沉

一般情况下,人在过度劳累的时候才会出现小腿肚发酸发沉的现象。如果您在早晨起床时就感觉到小腿肚子发酸,那么便很有可能是体内有湿了,需要引起注意了。

古语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一旦湿邪缠身,它就像是一个口香糖,甩都甩不掉,而且还有可能加重,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杀伤力。那么,如何祛湿?

老中医为您推荐几款夏日祛湿食疗方,不防多试试!

黄瓜祛湿汤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粳米,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健脾祛湿汤

材料:淮山(干品),土茯苓,溪黄草,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清热去湿汤

材料:“土伏苓,粉葛,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鹌鹑去湿汤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去湿,润肺化痰。

除了食疗具有祛湿的效,我们人体自身带有四大祛湿开关。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艾灸对这几个祛湿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达到很好的祛湿效果。

1、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小满节气后,气湿不断攀升,人们在外出时一定要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并且要注意防暑降温。天气炎热,此时人们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让人经常感到心神不安,对于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要知道夏主火,内应于心,因此夏天除了防热祛湿之外还要注意对心脏的调节。


关键词: 祛湿 小满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