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严重疾病,尽管已具备安全有效的疫苗,但麻疹仍是造成全球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麻疹病毒体外生活力弱,对阳光、热、一般消毒剂敏感;室温下病毒在空气和感染的表面上可保持活性2小时,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咽、气管分泌物、血和尿中(前驱期和出疹早期)。
疫苗时代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
在我国,大于90%易感人群暴露麻疹患者后都会发生症状性感染,在1956 —— 1965年,当时的发病率为766/10万,到 2005年全国报告病例数近13万,发病率达9.5/10万;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发病率高,小于8月龄、大于15岁患者构成比迅速增加。
麻疹病程可分为3期:
麻疹的传染源主要是出疹前4-5天至出疹4天的患者,是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未患过或未接种麻疹疫苗者普遍易感,其中无免疫的个体密切接触患者后发病率90%,在春季夏季(3-6月份)流行。
典型麻疹的潜伏期是8-12天,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长;总的病程是10-14天(无并发症),其中前驱期3-4天,出疹前4天传染性最强;出疹期是3-5天;最后是恢复期。
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表现和卡他症状,其中麻疹粘膜斑早期诊断标志。
出疹期持续3—5天,出疹的同时全身中毒症状会加重,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皮疹特点: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正常皮肤。
出疹顺序:耳后发际→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足
恢复期:在出疹3-5天后,体温下降,全身情况改善,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暂时有色素沉着、糠麸样脱屑。
区分轻型麻疹和重型麻疹
轻型麻疹主要是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或者是接种过疫苗或近期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患者,前驱期可延长至接触患者后14-20天,出疹期短,皮疹稀疏、色淡,临床症状比较轻微,并且常常没有麻疹黏膜斑,并发症也很少见。
重型麻疹主要见于一些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有其他急、慢性疾病者的人群,中毒症状重,常有严重并发症(心血管、脑等)和出血性麻疹。
麻疹常见并发症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和喉炎,还有中耳炎、心肌炎、脑炎、维生素缺乏症和结核恶化或播散;其中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喉炎会造成患者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严重者窒息、喉梗阻等。
预防麻疹5原则
原则1:麻疹疫苗:初免时间是在8月龄,在18-24月龄和4岁要进行加强接种。
原则2:控制传染源: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易感者接触麻疹后自第7天起检疫3周。
原则3: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指呼吸道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原则4:被动免疫:可以进行丙种球蛋白的注射,对于体弱多病或有慢性病患者,在接触后6天内进行丙种球蛋白注射可制止发病或减轻病情。
原则5:应急接种!易感者要在暴露后72 h内接种麻疹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