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是临床影像检查中经常使用的药物,主要用于血管、体腔的显影。目前含碘造影剂(ICM)是最常用的造影剂,据估计,每年大约有7500万次的碘造影剂被使用。一次剂量的碘造影剂约含有13500 μg的游离碘,含碘量是每日推荐碘摄入量的数百倍。通常,推荐成人每日碘摄取量是150 μg;在1-8岁儿童,推荐每日碘摄入量为90 μg,足以满足正常的甲状腺功能需要。
正常的甲状腺功能是儿童髓鞘形成和大脑功能发育的关键,特别是在婴幼儿期,即使短暂或轻微的甲状腺功能不全即可造成神经认知和骨骼发育的长远影响。过量的碘摄入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尤其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不全。大量研究证实,碘造影剂使用引起的过量碘摄入,增加了成人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不全的发生风险。但对于婴幼儿的相关研究缺乏。最近的研究证实,儿童期使用ICM同样增加了甲状腺功能不全的发生风险。
该病例对照研究发表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共纳入870例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和870例健康儿童,匹配相应年龄、性别和种族。共有69例调查对象曾使用过碘造影剂,其中病例组(6%)、对照组(2%),ICM暴露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在甲减患者中,平均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为6.5 mIU/L,甲减通常发生在暴露后10.8月。其中以腹部、盆腔CT扫描为最常见的ICM暴露原因。因此,建议对于曾使用碘造影剂的儿童应注意甲状腺功能变化,特别是在暴露的第一年。
过量碘暴露导致甲减的生理学基础是急性碘阻滞效应,在机体碘过量的情况下,甲状腺会暂时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急性碘阻滞效应通常发生在过量碘暴露的24-48小时内,可能会导致短暂的或永久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此外,过量碘暴露也可能通过碘性巴塞多氏现象发生碘诱导的甲亢,又称碘性甲亢,常发生在有基础甲状腺疾病的人群。
正常的甲状腺功能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促进钙、磷在骨质中的合成代谢和骨、软骨的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能增加酶的活性;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调节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于该时期是儿童神经髓鞘形成的关键时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会严重影响大脑发育、分化和成熟,对儿童运动、听力和认知能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不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为,由ICM使用引起的婴幼儿甲减或一过性甲状腺抑制并不常见,一部分的婴幼儿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但不建议改变目前的ICM使用方案,也不建议进行额外的常规检测和随访,临床医生可以继续根据自己的临床判断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