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对于高危的患者,需要应用抗凝药预防血栓。目前最常用的抗凝药是华法林。
临床试验证实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为INR 2.0~3.0时,可以有效预防卒中事件,且不明显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如果INR低于2.0,出血并发症少,但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显著减弱;如果INR>4.0,出血并发症显著增多,而进一步降低卒中事件的作用有限。华法林始用剂量2.0~3.0mg/d,2~4天起效,5~7天达治疗高峰。因此开始治疗时应每周监测1~2次,抗凝强度稳定后(连续3次INR均在治疗目标内),每月复查1~2次,华法林剂量根据INR检测值调整。
华法林在长期用药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药物和食物的影响,因此要定期监测抗凝强度。
如果以往INR一直很稳定,偶尔出现INR增高的情况,不超过3.5,可暂时不调整剂量,两天后复查INR;或把每周华法林剂量减少10%~15%。在抗凝过度(INR>4.0)但不伴有出血的情况下,可停止给药一次或数次,一般在停用华法林3天INR会下降至治疗范围;
如果患者出血风险较高或INR≥10,可考虑给予口服维生素K1。
如遇到外伤和轻度出血,包扎止血后观察出血情况,有继续出血者除停服华法林外可以口服维生素K1,一般在12~24h后可终止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需急诊手术或有大出血者(无论INR水平如何),可考虑静注维生素K1,在3h内可以终止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如疗效不明显,除可追加维生素K1外,还可输入新鲜冷藏血浆以增加各种凝血因子,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可以更有效而迅速地逆转抗凝过度所引起的出血。过多输入血液制品可促进血栓栓塞的形成,使用大剂量维生素K1也有相同的危险,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INR值调整血液制品和维生素Kl的用量。
发生与华法林相关的颅内出血患者,在随访头颅CT扫描确定颅内血肿逐步吸收后,大多数可在颅内出血后2~4周重新开始抗凝治疗,因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与华法林相比可明显减少颅内出血的风险,这部分患者也可考虑改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