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28岁的小伙子,因“心悸冷汗2小时”被送入急诊抢救室。患者平素体健,2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悸,伴有大汗,无晕厥,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家人发现后急送来院。
处理此类病人,要做到“三快”:快速问诊、快速诊断、快速治疗。患者一入抢救室,医护人员迅疾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路,正在查体的时候,患者指末氧突然下降,呼吸急促!“紧急插管!”立即拿起喉镜、气管导管顺利完成了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患者指末氧很快就上升到98%。
“为什么患者病情进展这么快?”家属在一旁不停地催问。其实急救医生也在纳闷、纠结,患者病情的急转直下令人猝不及防!临床上这些突如其来的状况常常考验着我们的基本功。此时,如果医生方寸大乱,患者及家属就会失去对医者的信任,进一步的诊疗势必举步维艰。
定定神,暗下决心:认真查体,多观察病情,一定会有所突破!再次评估,注意到患者双侧瞳孔呈针尖样!精神一震,这可是重要的体征啊。可导致瞳孔如此改变的疾病在脑海中形成头脑风暴,一一闪现。一般而言,吗啡类、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均可导致瞳孔缩小,当然,心源性疾病、脑血管意外亦需逐一排查。患者无发热表现,颈无强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性不大。患者心悸、出汗及昏迷,瞳孔呈针尖样改变,需要高度考虑急性有机磷中毒!
我立即询问家属:“有没有打农药?或误服农药?”
家属矢口否认:“没有啊,他平时上班挺忙的,也没有机会接触农药啊!”
“那有没有和家人吵架或闹情绪?”我紧接着追问。
家属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有,他平时挺开朗的,凡事乐观,再说也没有和家人、同事闹不愉快啊,更不会自己买农药喝的。”
从患者的病程来看,眼前的一切似乎只有用中毒的征象才可解释。但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亲自提供病史,这种情况下,给疾病诊断带来了难题。以前处理急性中毒的病例,常常是家属拿着空药盒或空瓶子就能直接提供诊断依据的,今天的这种情况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我暗忖:那就从患者的起居饮食情况着手吧,说不定就能排查出线索呢。询问病史如同“查户口”,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但眼前患者的情况容不得你按部就班。我迫不及待地询问:“那最近的饮食有没有异常?”
家属顿了一下:“没有,他上班都是在单位餐厅就餐,在家我们都吃一样的东西呀!”能否排除他人下毒?这个想法在我脑子里一闪而过,这可涉及到了刑事案件啊。这个时候家属说:“对了,他中午吃了很多桂圆,这个算吗?”
“当然算了,是直接咬着吃的?还是剥开皮吃的?”
“他直接咬着吃的!”
听到此,我立即采样送检,标本被送至上海市毒物鉴定中心。
等待检验结果的过程,时间是那么的漫长。希望不是真的有机磷中毒,但如果不是,疾病诊断的整个思路就要重新调整。家属在旁茫然无措,不住地抽泣。所幸的是,患者目前的生命体征渐趋平稳,为后续的诊治争取了时机。
1小时后,检验结果出来了:胆碱酯酶提示仅为正常范围的20%,这,有机磷中毒是确定无疑,但究竟是哪种有机磷仍然是个谜。2个小时后,毒物鉴定中心口头报告提示甲拌磷中毒。莫非是桂圆采摘前刚打了农药,然后患者进食后通过局部粘膜、消化道吸收了?也只能这样解释了,我立即向家属做病情告知,立即洗胃、紧急血透,氯解磷定、戊乙奎醚相继用上,患者被紧急收入EICU,经过1周密切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患者最终痊愈出院。
后记
回想这个病例,至今仍让人有如临深渊之感。该病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方式比较特殊,他是通过进食水果而间接接触毒物发病,在询问病史过程中,患者进食方式很值得注意:直接咬开清洗不彻底的带皮水果,果皮上残留的农药很容易通过皮肤粘膜吸收,这些细节值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亦堪忧!
此外,患者的病情进展很快,兼因昏迷不能提供病史,这为诊治疾病带来了难度,也直接考验着急诊医生的临床思维。患者病情一旦平稳,一定要反复询问病史、再次查体,勤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才能获取一手的线索,为确诊疾病打下坚实的基础。当诊断疾病陷入“死胡同”时,医生不能自己乱了方寸,要坚信:幽长黑暗的隧道尽头必然会有希望之光,那也是生命之光,我们共同守望!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