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是房颤治疗的核心策略,现有证据显示,在合适的房颤人群中应用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剂,都能明显减少患者卒中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抗凝治疗需平衡两方面:尽量减少卒中和不增加出血。一个较好的评分系统能更好地对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这是CHADS2、CHA2DS2-VASc等评分系统出现,并且不断有新的评分系统被开发出来的原因。
最理想的评分系统是,能够准确地识别需要抗凝的患者,又能把潜在的出血患者筛查出来。但是患者的情况非常复杂,评分标准是否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是否过于繁杂、临床应用起来是否方便和有效等都是重要问题。
新开发的ATRIA评分与以往评分有两点不同,一是更加细分年龄,把年龄65岁以上患者,每10岁划分一个年龄段直至85岁,年龄在整个评分系统中所占比重明显增大,因为高龄与血栓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加入了肾功能评价。ATRIA评分用法相对较简单,如果能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到证实,能比现有评分系统更准确识别卒中高危房颤患者,使这些患者从抗凝治疗中获益,则可能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ABC评分是评价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的系统,最重要的是融入了很多生化标记物,评估年龄、生化标记物和出血史三个方面。但是,这个评分过于复杂,将来可能主要用于临床研究。ABC评分的每个指标都是量化的,如超敏肌钙蛋白T、血红蛋白、生长分化因子15等,不同检测值有不同的加分,如果不对照量表计算,很难知道某一检测值对应的是3分还是10分,因此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挑战。但如果这个评分经大量研究验证后确实能准确评价出血风险,具有识别高危出血患者的价值,或可将其做成小的卡尺或者软件来辅助医生应用。
高龄是卒中风险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越大卒中风险越高。80岁以上人群每年卒中的概率在百分之十几左右,这类患者抗凝的需求或获益肯定,早期虽然有争议,但现在的共识是,高龄人群应按需抗凝。另外,高龄人群出血风险也增加,除年龄外,合并症增加也是一个因素。加强管理非常重要,所以更要识别真正需要抗凝的高龄房颤患者,权衡预防血栓的获益与出血风险,正确决策。还需与患者充分沟通,有的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口服抗凝药漏服、误服、加量这些问题能否自己管理好,或者是家属能否配和好,这点非常重要。
新型口服抗凝剂无疑是现在抗凝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4种新型口服抗凝剂都能让很多患者获益。虽然4种新型口服抗凝剂的随机对照研究都只有一个,但是近几年真实世界的数据越来越多,让我们对这些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理解更全面。从真实数据来看,如果合理应用,患者的获益甚至比随机对照研究中还多,因为随机对照研究是比较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排除不能应用华法林的患者,而实际上有部分不能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可以应用新型口服抗凝剂;尤其是应用华法林时抗凝强度(INR)不稳定者,应换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新型口服抗凝剂的管理也需要加强,要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识别需用药的患者以及服药可能带来的获益和风险。国内新型口服抗凝剂应用的普及率在逐渐提高,在一些特殊人群中普及的很快,比如房颤导管消融人群,手术前后短时应用;费用不是主要问题时,新型口服抗凝剂所占百分比肯定会越来越高。但是如果长期服用,有些患者可能经济上还是有一些问题。
新型口服抗凝剂的使用也要坚持随访和监测,包括出血、血栓风险和血红蛋白,需做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坚持定期规律服药,这些都非常重要。做随访的意义是,与患者及家属做充分沟通,如果能坚持服药,不漏服,获益肯定明显;并同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潜在的出血风险,一旦发生可以及时有效的处理。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