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夏季时节,有没有发现自己无论睡多久都睡不够、睡不醒,而且总觉得困倦、无力、身体及四肢沉重倦怠,食欲也不好了,甚至感觉到脸上总是油乎乎、黏腻不舒服呢?那么,很不幸的告诉你,你体内有“湿气”了,也就是所谓的“湿邪”入体了。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那么,体内湿气重怎么办?又该如何有效去除湿气呢?
体内有湿气的表现症状
1.看大便:
如果发现大便不成形,且长期的便溏,或者是大便成形,但是大便完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用水冲下去,这两种情况皆说明体内有湿气。另外,如果发现自己有便秘,且发现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这说明你体内的湿气已经比较重了。
2.看舌头:
可以伸出舌头,观察一下自己舌苔的情况,如果舌苔呈现黄中带腻,那就说你的体内已经有湿气的存在,而且越黄越腻,就说明湿气就越厉害。
3.看精神:
如果发现自己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还总觉得困,睡不醒,而且总感觉头上或者身上有东西在裹着,打不起精神来,也懒得动弹,这说明你的体内湿气已经很重了。
通过以上的判断,如果发现自己体内有湿气了又该怎么办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在你的身体上就藏着有效“去湿穴”,没事儿的时候常按揉,可以帮助你“逼走”体内的湿气。
认准身体穴位“排湿口”
临床上,常用的排湿穴位有:阴陵泉穴、丰隆穴、大横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曲池穴、极泉穴,只要认准这几个“排湿口”,就可以做到轻松祛湿。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是属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有排渗脾湿的功效,是常用的“祛湿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点按为主,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10~15分钟。
丰隆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主治脾经及胃经的疾病,有沉降胃浊、化痰湿的功效,是“祛湿化痰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持续5~10分钟为宜。
大横穴:
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之穴,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左右各一,有运转脾经水湿之功效,全身的湿气都能由它驱除,同样是“祛湿大穴”。
按摩方法:用两拇指同时点按左右两侧的大横穴,持续3~5分钟。或用手掌以顺时针的方向摸腹20~30圈,同样能有助通便祛湿。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拇指指关节横度)处,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是“强身健体大穴”。
按摩方法:一是每天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5~10分钟,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酸胀、发热的感觉。二是可用艾条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委中穴:
该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位置,简单来讲就是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正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极泉穴:
位于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等疾病。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情况。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