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减低两种,我们要用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既病防变,逆转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还没有达到诊断值。大家都知道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是3.5到5.5毫摩尔/升。诊断糖尿病是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当空腹血糖在5.6到6.9毫摩尔/升之间我们就称它为空腹血糖受损。
什么叫糖耐量低减呢?就是说吃饭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在7.8至11.0毫摩尔/升之间。正常人应该是低于7.8毫摩尔/升,而诊断糖尿病则是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它中间有一个灰色地带,和空腹血糖一样。当它超过了7.8毫摩尔/升,又没有大于11.1毫摩尔/升的时候,我们就称为糖耐量低减。
对于糖尿病前期的病人,我们就要用饮食调养、运动锻炼、情志调节、自我调控这几个方面来治疗。下面我就会把这个内容展开来讲的。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讲到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什么意思呢?高明的医生不是得病才治,而是在没得病之前就给予他预防。你得了病再采取治疗,就好比渴了才去打井。打起战来才去造兵器,这样就晚了。所以,对待糖尿病高危人群我们就一定要做到未病先防,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就要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不外乎饮食、运动、情志、药物和自我监测。而这五个方面一定要让它达标,中国人得糖尿病,实际上能够治疗达标的不足1/3。大部分人还处于血糖失控的状态,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如果能把血糖、血压、血脂、体重都控制在理想水平的话,可以避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我们应该知道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而大多数都是死于它的并发症。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饮食调养的问题。早在《黄帝内经》中,我们祖先早就告诉了我们应该吃什么,“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所以正常的饮食结构,就是我们老祖先留下的非常健康的饮食结构,在我们改革开放之前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结构。而改革开放以后,一下子有钱了,脂肪、蛋白质的大量摄入,面食的消耗量,就是谷物的消耗量明显的降低。这成为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祖先告诉了我们吃什么,还告诉了我们怎么吃。要饮食有节,不可暴饮暴食,要避免五味偏食,不可过饱,要以清淡为宜,禁食辛辣刺激及油炸食品。对于这个饮食有节的问题,这是《黄帝内经》上讲的要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有的人讲这个“节”,是根据节气,一年四季的变化,春天应该吃什么,夏天应该吃什么。有人指的是节制,比如说吃饭吃七分饱,不要吃得过饱,不要暴饮暴食,要饮食有度。这和现代营养学讲的膳食宝塔是完全一致的,大家看看,谷类食物位居最底层;蔬菜和水果占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不同结构的食物越往上摄入的越少才对。
第二是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就是要保持理想的体重,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早在隋代巢元方的《诸病原候论》中就讲到:“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就是强调消渴病人要进行运动锻炼。当然现代医学认为,运动的最佳的时间应该是餐后一小时。古人能够在那种生产力那么低下、科技如此不发达的情况下,就能升华好多和现代医学相一致闪烁着智慧的思想,我们就应该为我们的古人感到骄傲。
唐代名医王焘所著《外台秘要》更进一步指出:消渴病人应该“食毕即行步,稍畅而坐。”“不欲饱食便卧,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亦不能强所不能堪耳。”孙思邈也非常重视饮食疗法,在所著《千金要方》中提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长流的水不容易腐败,常开的门闩的就不容易被虫子蛀,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有利于消渴病的恢复。
中医从宏观把握运动锻炼,是以“不疲劳为度”。而西医会给你一个量化的运动处方。为什么要给一个运动处方呢?就是要因人而异,不是说千篇一律。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确定他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以及运动时间等。
一般情况下,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强度、频率及时间四个方面。运动方式可以自己选择,如:骑车、跳舞、游泳、爬山打羽毛球等都可以,完全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来决定。运动的强度就是220-年龄,再乘以60%~70%=最大安全心率的范围。比如说50岁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运动后的最大安全心率应该是在110次/分左右。如果超出这个安全心率就是无氧运动。
如果说这个人糖尿病合并了肾病,加大运动量,蛋白尿会增加;倘然合并了心脏的问题,由于耗氧量增加,就会增加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我们前面讲得这个运动强度,所谓的最大安全心率,就是指的一般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又没有并发症的人要达到这个水平。
第二个运动的时间,刚才我讲了,不管是古人讲的是“食毕即行走”,或者是餐前先走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当然科学的最佳时间应该是餐后一小时。为什么呢?因为要是饭前运动容易引起低血糖。如果是饭后马上运动,血液都到四肢去了,它就影响到脾胃的消化。
我们再说说运动的频率,运动的频率是这样的。强的运动,每次达到我们最大安全心率的次数,一个礼拜有两到三次就够了。但是,一般的我们每天走路的步数,一定要达到1万步以上,包括你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人,都应该达到1万步以上。我曾经看过一个老太太,她血糖一直控制得挺好。基本是饮食控制加中药治疗。但是,过了春节后,血糖一下子就上来了,我想可能是春节的时候吃饭不注意了,过年谁家不是大鱼大肉吃得很好,我说“你肯定是吃东西没控制,所以血糖高了”。她说:“没有呀,我是特别注意饮食的”。后来我说:“那你准是运动少了”,她说:“那可能是,因为子女们都从外地回来过年,觉得我一年到头挺辛苦的,说我们回来你就别干了”。这样她就家务事不做了,吃完饭就坐那儿嗑瓜子,看电视,所以血糖一下子就那么高了。我也没给她调整药,我就跟她说你回去就原方吃药,并一如既往的做家务。下次复诊,血糖就降下来了。所以说运动对于血糖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情志的调摄也就是情绪的调整。我们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而升血糖的激素很多很多,如: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都是升血糖的。当人生气、激动、愤怒的时候,这些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升血糖的激素就会很快地分泌出来,就会导致血糖增高。所以情绪也是影响血糖的重要因素。
在我门诊等候就诊的两位患者,因为就诊顺序,吵得不可开交。我说:“你们看病来到医院,干嘛要为这点小事,搞得都不愉快呢?”。我把其中一位吵得凶的那位,带去查血糖,一查血糖就比平时高出許多。所以,情绪对血糖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黄帝内经》里讲养生要做到“恬淡虚无,高下不相慕”。就是比我高的,我不嫉妒,比我低的我也不耻笑,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工作。要做到节喜怒,减思虑,戒嗜欲,怡情悦志、胸襟开阔,保持情志的调畅,就能达到气血的流通。如果能这样的话,糖尿病就能够很好的控制。
糖尿病能不能治好全靠自己。孙思邈在他的《千金翼方》里就讲到“治之愈否,属在病者。其若能如方节慎,旬月而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其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什么意思呢?就说消渴病能不能治好全靠你自己,如果能够好好的控制,“旬月”在这儿指的就是三月的意思。“旬月而瘳”,“瘳”在这儿指的就是治愈的意思,就是三个月就治好了。如果“不自爱惜”,就是你不知道好好的爱惜自己,不知道去很好的控制,“死不旋踵”,“踵”就是脚后跟的意思,就是死亡就伴随着你。怎么样才能控制呢?就是第一要戒酒,第二要节房事,不要纵情色欲,造成了肾精的耗竭。第三要少吃咸食及面,吃得清淡一点。现在我们健康饮食,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所以古人就能够认识到要吃得清淡一点,要注意面食少吃。所以,我认为他们在那时候能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很不简单了。
以往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现在是称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在1995年的时候,它的主题就是糖尿病教育,它的口号是“无知的代价”。就是因为无知,不知道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不去主动干预,造成了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所以, “无知的代价”,旨在唤醒我们大家都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普及,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200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同样是糖尿病教育和预防,口号是“保护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大家不能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防治糖尿病的队伍中来,那么,糖尿病及伴随而来的慢性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国家所带来的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会毁掉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经济成果。2014年11月14日,欧洲心脏病学会新闻发言人德国慕尼黑糖尿病研究组成员Eberhard Standl代表ESC声明:2型糖尿病不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也是可以逆转的。的确,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转的。但是得了糖尿病以后,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是控制。还没有一个方法可以把糖尿病根治。
我这部分内容,讲的就是糖尿病前期的治疗。所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重塑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传统的饮食结构,养成一个合理的运动习惯,保持情绪的调畅,自觉的投身到糖尿病防治的队伍中来。把因为无知造成的代价降低到最小,为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率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