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传染科 > 快速一览:乙肝近期研究亮点

快速一览:乙肝近期研究亮点

收藏
作者:MedSci 来源:医学论坛网 2016-08-24 15:07

  近日,乙肝药物领域风云再起,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rrowhead (NASDAQ:ARWR) 发布旗下乙肝候选药物ARC-520 临床IIb期积极数据,通过与百时美施贵宝(BMS)乙肝药Baraclude (entecavir)联合,用于治疗难治性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显示,ARC-520+Baraclude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可显著降低99.99%,以奇效惊艳了业界。(一款乙肝神药有望面世,血清病毒水平可降低99.99%)

        关于乙肝近期突破性研究也有很多,梅斯医学小编为您盘点。

        【1】清华施一公院士PNAS发表乙肝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抗凋亡蛋白Bcl-2与乙肝病毒蛋白HBx之间的互作进行了结构与生物化学分析,研究结果发布在2月8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由伦敦大学学院(UCL)领导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乙肝难愈的原因,发现乙肝通过刺激一些过程夺去了机体免疫细胞发挥功能必需的关键营养物质。

        在最新的PNAS文章中,施一公课题组报告了HBx的生物化学与结构特征。他们揭示出重组HBx蛋白包含有一些金属离子,特别是铁离子和锌离子。HBx的BH3样模体(110–135位残基)以大大低于Bim或Bad典型BH3模体的解离常数:大约93 μM的解离常数结合Bcl-2。结构分析揭示,与其他的BH3模体相似,HBx的BH3样模体采用了一种两亲性α-螺旋,结合了Bcl-2上保守的BH3结合小沟。不同于螺旋形的Bim或Bad BH3模体,结合HBx BH3样模体的C端部分采用了伸展的构象,使得与Bcl-2的互作大为减少。

        这些结果表明,HBx有可能以一种不同于经典BH3-only蛋白方式调节了Bcl-2的功能。(文章详见--清华施一公院士PNAS发表乙肝新成果)

        【2】PLOS ONE:NAPs 用于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效果良好

        来自班加班谢赫穆吉布医科大学(Bangabandhu Sheikh Mujib Medical University)和 Replicor 公司的研究人员共同发布了一项有关核酸聚合物 (NAPs)用于 HBeAg 阳性慢乙肝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结果发表于近日的PLOS ONE杂志上。

        研究中使用药物 REP 2055 和 REP 2139-Ca 治疗耐受性问题都很罕见,但 REP 2139-Ca 治疗却伴随着脱发、吞咽困难和味觉障碍,而这些问题被认为跟研究所在地区的重金属超标有相关性。

        这些初步研究提示 NAP 在治疗过程中能起着重要的抗病毒反应,而 NAP 或还能改善免疫治疗的效果。 NAPs 或将潜在的成为未来慢乙肝联合治疗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详见--PLOS ONE:NAPs 用于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效果良好)

        【3】NAT COMMUN: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的抗乙肝病毒基因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周钢桥研究员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从遗传学、病毒学、功能和分子机制等多个角度,首次发现一种“整合因子复合体”基因INTS10可激活人体先天性免疫功能,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

        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整合因子复合体”具有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新作用,为其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有助于深入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分子机制,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候选生物靶标。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文章详见--NAT COMMUN: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的抗乙肝病毒基因)

        【4】Am J Gastroenterol:他汀类药物可降低乙肝患者肝硬化风险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他汀类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和失代偿的保护作用。

        台湾国泰综合医院医学中心肝病中心的Yi-Wen Huang博士和同事对1997年至2009年台湾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的298,761名慢性HBV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有6,543名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按1:1匹配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对照组。研究者对参与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从开始使用他汀类药物,直到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或退出或到研究截止时间。

        研究者总结说:“他汀类药物可以单独减少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和失代偿,并且长时间高剂量的暴露对其的保护作用会更强。”(文章详见--Am J Gastroenterol:他汀类药物可降低乙肝患者肝硬化风险)

        【5】J Rheumatol:利妥昔单抗治疗RA后乙肝病毒再活化的风险很低

        据发表于对于J Rheumatol 的一项新的研究报道显示,对于曾患有乙型现已治愈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疾病修饰型抗风湿病药物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化的风险很低。

        研究共纳入了33名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阳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为期34个月的治疗中,研究人员给予这些患者3个周期的利妥昔单抗联合疾病修饰型抗风湿病药物治疗,而并未加以任何乙肝预防性治疗。利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监测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结果,包括每六个月监测一次患者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DNA或者乙肝的临床表征。

        虽然利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并未检测到患者血清中出现乙肝表面抗原,但是结果显示,21%的患者保护性抗-HBs的水平下降了50%以上。其中包括两名患者检查显示抗-HBs阴性。经过6个月的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显示为阳性。研究人员指出,肝炎爆发之前使用拉米夫定可有效治疗。该研究结果显示,14名患者在中断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监测的18个月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乙肝病毒的再活化。(文章详见--J Rheumatol:利妥昔单抗治疗RA后乙肝病毒再活化的风险很低)

        【6】NEJM:替诺福韦能有效阻断乙肝母婴间垂直感染

        北京佑安医院妇幼中心名誉主任潘启安及副院长段钟平带领科研团队,日前揭示出阻断乙肝的关键一步,为众多乙肝妈妈孕育健康宝宝,阻断母婴传播途径找到最终答案。该研究的论文《替诺福韦预防高病毒载量的乙肝孕妇传播乙肝》,于6月16日刊登在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影响因子高达56。(文章详见--NEJM:替诺福韦能有效阻断乙肝母婴间垂直感染)

        【7】复旦大学揭示乙肝病毒“生活方式”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不为人知的“生活方式”。相关研究成果2月22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研究杂志》。

        在该校袁正宏研究员指导下,公卫中心科学研究部博士张小楠在bDNA信号扩增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成功建立了一种能够在组织水平显示cccDNA分布的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人员将该原位杂交与乙肝病毒主要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获得了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综合图像。令人意外的是,乙肝病毒抗原与核酸在单细胞水平呈现惊人的“马赛克状”分布。研究证实,经过一年以上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细胞内仍存在乙肝病毒的cccDNA。综合前人研究发现和本课题观察结果,研究组提出在单细胞水平乙肝病毒存在“抗原富集期”“DNA富集期”和“潜伏期”的“三阶段”假说,推测患者体内肝细胞生理水平和病毒复制活跃度的变化可以导致这三个阶段的相互转换。

        专家认为,该方法可以用来监测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ccDNA的清除情况,从而为评价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的潜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文章详见--复旦大学揭示乙肝病毒“生活方式”)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 乙肝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