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每当使劲想的时候,就会突然想不起来那个人长什么样子。之前我总认为,是我的革命浪漫主义把脑子里想念的那张脸PS太过猛烈的缘故。直到最近一期Cortex的一篇研究发现了“Faciotopy”这回事,解释了这一切。
剑桥的一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被称作“Faciotopy”的现象,姑且翻译成面孔映射。对于大脑而言,映射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功能。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在大脑皮层上都有对应的控制区域。这些大脑皮层中控制相应身体部位的区域排列的方式正是相应身体部位在身体上排列方式的微缩版,这种描述也被称作皮质矮人(cortical homunculus)。而在这个研究中,Linda Henriksson认为大部分面部识别过程发生在大脑的两个部位:枕叶面孔区(occipital face area ,OFA)和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FFA)。
枕叶面孔区(OFA)和梭状回面孔区(FFA)是大脑中被认为专门感知面孔的区域,它们固有的功能性组织方式和发挥作用的皮质界限仍不清楚。Linda Henriksson他们大胆的提出了内在功能性组织的一个特定假设——“Faciotopy”。一个面部映射区将包含人脸特征图在皮质表面上,每一皮质表面的小块区域表示人脸的一部分特征,而临近的小块代表着人脸相邻区域的特征。
Faciotopy假说认为面部区域的特征分布是延展的,可能是基于视网膜地图特性以及选择性获得人脸特征的自然视觉体验而形成的。面部映射具有一个典型的形态特征,通常是在一个典型直立的方位知觉,并经常被固定在特定的位置。
研究人员们在给被试展示嘴巴、鼻子和其它面部器官时扫描其大脑,结果显示OFA和FFA区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这些区域的布局似乎映照出一个人面部五官的排列方式,当一个单一的小块皮质映射脸部特征时,代表每个局部特征的皮质表面小块区域的距离也反映了在面部识别功能之间的物理距离。
如果猜测正确,那么他们就找到了大脑中与外界有关的第一个物理映射行为。Linda Henriksson对这一结果并不觉得惊讶,她认为面部识别是人类作为社交动物的基本行为,大脑中肯定留有特殊部位,能够精准映射出人们的面部特征。
放在上面的症状也非常容易理解了。识别和记住某个人的时候,没有准确映射到可以精确分辨小块块的OFA和FFA上,都投去了腹侧被盖区、尾状核和壳核这些地方,想的时候还是带张照片来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