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或痴呆是造成老年人残疾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最近一项荟萃分析报告,全球年龄>60岁老年人因各种原因所致痴呆的发生率为5%~7%。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年龄每长5岁,该发生率翻一番,90岁时高达>30%。痴呆已成为衰老严重地区重大的经济负担。正常认知功能和痴呆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在临床和研究领域,引入轻度认知障碍(MCI)这一术语来定义该过渡的认知功能紊乱。在年龄>70岁的人群中MCI的发生率近20%。鉴于伴有MCI老年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较高,早期识别MCI生物标志物将是促进构建痴呆预防措施的关键步骤。
动脉硬化是指大动脉适应心脏收缩期心脏射血量增加的能力降低。它已被提议作为间接衡量脑微循环和小血管损伤的方式。最近的证据表明脑小血管病与认知下降、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因此,动脉硬化可能是MCI和痴呆的新型成像生物标志物。
在本期的Stroke杂志,Pase等报告在1101例无痴呆的弗雷明汉后代研究参与者样本中,经过>10年的观察发现,主动脉僵硬度(由脉搏波速度测量)与MCI和事件性痴呆的发生相关。主动脉僵硬度较高与MCI风险增加相关(风险比, 1.40; 95%置信区间, 1.13–1.73),独立于年龄、教育、APOE 4状态、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同样,主动脉僵硬度较高与痴呆风险增加相关(风险比 1.45; 95% 置信区间, 1.13–1.87),与年龄、教育和APOE 4状态无关,但与血管危险因素或许相关。作者报告,在无糖尿病的个体患者中,主动脉僵硬度较高与全因痴呆风险增加相关(风险比 2.27; 95% 置信区间, 1.28–4.05)。糖尿病患者中无该关联。有趣的是,中心动脉脉压和普遍存在的高血压与MCI、全因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之间并无关联。
虽然很多来自横断面研究的证据表明动脉僵硬度增加与认知功能较差相关,但相关纵向研究的数据很少。有些研究报告最高三分位数的脉搏波速度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和具体认知领域如执行功能、处理速度或言语记忆能力的年下降率更大相关。有关动脉硬化和MCI之间长期时序关系的研究有限,因此,Pase等发表的文章大大填补了有关“动脉硬化长期作用增加MCI风险”的知识空白。这项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血管因素在MCI病理生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诱发MCI和痴呆的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然而,Pase等表示,主动脉僵硬度对全因痴呆的影响在无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强烈,提示糖尿病与痴呆之间的关联可能不是由血管变化介导的,而是通过新陈代谢机制产生影响。动脉硬化是否是MCI和痴呆的预测因子或生物标志物(独立于血管和新陈代谢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动脉硬化与事件性痴呆之间存在关联的这一发现与一些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大量证据已经表明血管因素与痴呆相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表现为小血管疾病的缺血性脑损伤常见于痴呆患者中。虽然动脉硬化与年龄、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遗传病和免疫性疾病相关,但动脉硬化对MCI和痴呆的影响尚不明确。然而,动脉硬化可能影响认知的机制似乎是合理的。由于脑微循环的阻抗和抵抗力较低,因此在系统系动脉硬化增加的情况下脑小动脉更易受到更大血流脉动性变化的损害。脉动性增加联合血流量增大或会导致内动功能紊乱和脑微血管损伤。确实,在伴有记忆障碍的老年人中,动脉硬化与脑小血管病理相关,如白质病变、腔隙性梗死和微出血,以及内侧颞叶萎缩。因此,本研究强调动脉硬化对认知功能紊乱和整体认知健康可能有重要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存在几个局限性。首先,这是一项观察性纵向研究,因此不能得出动脉硬化与MCI或痴呆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虽然该研究基于来自著名弗雷明汉心脏研究的良好的人口抽样,但这些结果仍不能推广至其他人群,尤其是不同的种族/民族人群。因此,这些结果需要在其他样本中进行确认。动脉硬化可通过无症状脑梗死和白质病变导致脑损伤;然而,在这项研究没有分析出脑损伤变量的直接证据。最后,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结构性脑损伤可能主要受脑动脉或直接脑供给动脉硬化的影响,而非系统性动脉硬化。尽管外围脉搏波速度被认为评估动脉硬化的金标准,但其假设硬度是均匀分布于动脉树的。然而,在区域性脑损伤中这个假设可能并不合理,因此,颅内动脉的局部硬度可能是脑结构改变和认知功能下降的一个更好的标志物。
然而,动脉硬化与MCI和事件性痴呆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的这一发现为观察痴呆的血管机制和寻找MCI和痴呆有效和早期的血管生物标志物打开了新视野。修饰血管危险因素和动脉硬化的干预措施在认知障碍和痴呆预防中有巨大潜力。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