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口腔科 > 科学吃糖,远离蛀牙。

科学吃糖,远离蛀牙。

收藏
来源: 2016-09-10 20:00

世界上那么多诱人的甜食在等着我们,我们又应该如何才能做到“吃糖也不蛀牙”呢?接下来,“牙仙叔叔”就跟大家一起聊聊“糖和龋齿的前世今生”!

糖的概念

糖,不仅仅是指糖果,而是糖类物质的总称,人体三大主要营养素之一,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糖供给人体的热能约占人体所需总热能的60~70%,除纤维素以外,一切糖类物质都是热能的来源。由于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睡”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同时由于糖拥有极具诱惑力的“甜味”,使糖这一物质上升到了更高的精神层面,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所有人都无法拒绝。


糖的分类

从化学的角度,我们根据结构,将糖分为单糖、低聚糖(寡糖,含2-10个单糖分子)、多糖、结合糖和糖的衍生物。

下面我们从饮食和龋齿的角度说明三个重要的概念:


  • 游离糖——经过人工(加工者、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物中的所有单糖或者是双糖,包括蜂蜜、糖浆、果汁、水果提取液。

  • 可发酵碳水化合物——游离糖、果聚糖、可发酵的寡糖、高度精炼的淀粉。

  • 糖醇——糖的衍生物,不被口腔中微生物利用,又不使口腔pH降低,反而会上升,所以不腐蚀牙齿,是防龋齿的好材料。



龋病的发生发着过程

龋病(蛀牙)是一种慢性、终身累积进展性的疾病。在我们摄入可被细菌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蔗糖、果糖、葡萄糖等)之后,被口腔中的细菌(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发酵后、开始产酸(pH从中性迅速下降到5.0甚至更低),从而导致牙齿结构的持续脱矿,结构的破坏,进而形成龋齿。

糖与龋病的关系

由于龋齿的形成过程涉及到其他的碳水化合物和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频率、口腔微生物、酸、不同牙齿的结构特征、唾液流量、氟化物的使用,因此在专业上我们称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然而,那些摄入蔗糖后大量繁殖的产酸菌其实本来在人类的口腔中就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在糖类的存在下才可以激发他们大量粘附、增殖,产酸)其他的因素只是改变了糖类致龋的速度。

因此是糖类启动了龋病的过程,有了糖类才有上述的各种影响因素,所以我们将龋病称为一种多因素致病的的疾病会影响我们对龋病的理解以及人们寻找致龋的主要原因,从而影响我们预防龋病的思路。

没有糖,其他的致龋因素都不将成立,龋病将不会发生。


科学吃糖的建议

1.尽可能减少游离糖的摄入,包括蜂蜜、糖浆、果汁等。

2.在控制总量的同时,减少吃糖次数,在总量相同的情况下,一次吃完比分多次吃完,对牙齿的损害越小。

3.在控制和减少游离糖的同时,不能忽视果聚糖、可发酵的寡糖、高度精炼的淀粉等也被细菌利用产酸导致龋齿。

4.吃糖(确切的说应该是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时候,增加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AZzDFLKJHGFDA为满足对甜味的需求,提倡使用糖的替代品,如木糖醇。

5.不要睡前吃糖,吃完糖后尽快漱口刷牙,将口腔中残留的糖分降到最低。


关键词: 科学吃糖远离蛀牙 吃糖的建议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