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和瑰宝,也是是开发治疗多种疾病新型疗法的“金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大约有40亿人在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而且世卫组织推测,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
很多关于中草药治疗疾病的研究在我国非常之多,而在国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却相对较少,国外科学家们一直对中药草的真实疗效报以怀疑态度,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中草药中所含的成分较多,较为复杂,中草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或许会给患者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所以中草药的研究在国外一直停滞不前。
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研究者们越来越意识到中草药的疗效非同小可,而且我国的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如今已经通过全球9个国家127个临床中心的三期临床试验,已经得到FDA认可的认可,这就表明我国首例中药得到了FDA的认可,终于走出了国门。
本文盘点了近年来和中草药相关的一些临床研究进展,与各位一起学习!
【1】Oncotarget:突破!中澳科学家揭秘传统中药苦参注射液如何杀灭癌细胞?
doi:10.18632/oncotarget.11788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Oncotarget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来源于传统中药中的复杂植物混合物如何有效地杀灭癌细胞。在中国,苦参注射液(CKI)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同时其通常能够作为西方化疗方法的一种佐剂,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作用机理。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对这种个传统中药的分子作用进行了特性研究,来自振东中澳分子中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者David Adelson教授指出,许多传统中药在中国都经历了数百或数千年的使用,而且有大量证据表明这些中药都有着一定的治疗效益,但研究者却并不清楚这些中药的作用机制和原因。如果研究者能够将这些传统中药破碎并且检测其组分的话,他们或许就能发现,单一的化合物实际上并不具有活性,然而这些化合物组合在一起却会表现出巨大的效力,但同时也会产生潜在的副作用。
这是首个研究来揭示基于植物的复杂化合物的分子作用模式,这些化合物是从两种医用草药:苦参和白土苓的根部中提取出来的,研究者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研究,这种分析方法是通过对复杂的生物系统进行分析,能够考虑到系统中所有的检测对象,而并不是仅仅关注于一种变化。
【2】PLoS ONE:一种中草药疗法可有效治疗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doi: 10.1371/journal.pone.0074189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有一个重大的突破,他们发现一种草药可以治疗存在于近80%的人体内的常见真菌。
这种草药就是匙羹藤。它是一种在印度、中国和澳大利亚发现的热带植物。生物学助教Govindsamy Vediyappan注意到发展中国家的糖尿病患者会用它来控制血糖水平,于是他决定研究一下匙羹藤在微生物学方面的作用,看看它能否治疗人类中常见的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感染人类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它作为正常菌群定植于口腔和肠道。但白色念珠菌过度生长会导致口部、肠道和生殖系统感染,它造成了30%宿主的死亡,同时体内有这种真菌癌症患者,特别是颈部或口腔癌患者,艾滋病、器官移植以及其他的免疫系统受损患者的情况也令人担忧。这种真菌可以以两种形式生长:易治的酵母形态和难治的菌丝形态。一旦念珠菌从酵母形态转化成菌丝形态,那菌丝的长丝状结构会蔓延到各个器官从而使其难于治疗。一旦念珠菌菌丝侵入了组织,它就像根一样并且很难被免疫系统消灭。如果念珠菌保持它的酵母形态,那它就不会侵入组织,治疗起来也比较容易。Vediyappan的研究旨在阻止酵母菌的菌丝生长型。
【3】EMBO Rep:挑战几千年传统中草药疗法效率 科学家认为中草药疗法或存在健康威胁
doi:10.15252/embr.201642375
全球数百万人目前都在使用中草药健康疗法,而草药疗法要追溯到几千年以前了,很多人认为中草药疗法比较安全,因为该疗法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了;但近日来自贝勒医学院和石溪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中草药疗法或许并不安全,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EMBO Reports上。
文章中,研究者发现,马兜铃属植入可以引发机体患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而这类疾病的患者往往会经历间质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和及泌尿道癌症等疾病。据国家处方数据库数据显示,在台湾,1997年至2003年间有800万人都进行了包含马兜铃属植物的中草药疗法,而相关的对肾衰竭及癌症患者的研究数据则显示,数百万人都有患马兜铃酸肾病的风险。
对于遗传上易感的人群而言,摄入马兜铃属植物会在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属植物的化合物)和肾脏组织DNA间形成复合物,而这些复合物会导致TP53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从而开启肾脏癌症的发生,其它研究也表明上述过程会引发肝脏和膀胱癌症的发生。研究者Marcus指出,其它中草药和传统医学疗法当然也会在非洲和亚洲人群中引发严重的疾病事件,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
【4】Nat Chem Biol:古老中草药治疗的分子秘密
doi:10.1038/nchembio.790
约二千年以来,中医一直用一种通常称为常山的根提取物治疗疟疾,其中常山来自一类生长在西藏和尼泊尔的八仙花属植物。最近的研究表明,常山酮(溴氯哌喹酮)也可以用来治疗许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常山酮是一种衍生自这种提取物活性成分的化合物。现在,哈佛大学牙科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这种中草药提取物粉末背后的分子秘密。
已证明常山酮(HF)触发一种阻断一类有害免疫细胞发展的应激反应通路,这类有害免疫细胞称为Th 17细胞,它被牵涉入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
"HF防止自体免疫反应,不完全抑制免疫力",此项新研究的通讯作者、哈佛大学牙科医学院发育生物学教授 Malcolm Whitman说,"这种化合物能激发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治疗方法"。
"这项研究是一个如何解决传统草药分子机制的令人兴奋的例子,它可导致生理调节的新见解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Tracy Keller说,他是Whitman实验室的一名讲师,也是此文章的第一作者。
这项研究包括一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和其他地方的跨学科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其中包括一个多学科小组的研究人员在和其他地方,它将被在线发表在2月12日的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HF减少组织内疤痕、硬皮症(一种皮肤紧缩症)、多发性硬化症、瘢痕形成甚至癌演进。"我们认为,HF必须作用于有许多下游效应的信号通路", Keller说。
【5】现代中医药为艾滋病治疗注入新活力
日前,在云南腾冲市召开的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会上,昆明市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得到省中医药管理局充分肯定,荣获全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2014年度优秀组织和优秀工作两项奖项。
昆明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陈昕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和西医有很多不同,医生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后,要通过中医传统的诊脉、观色等方式,判断病人的体质。中医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除了运用2种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我们还根据病人体质开中药处方治疗,目前,美国FDA批准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有30多种,这些药物通过“鸡尾酒疗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杀灭抑制病毒。因此,西医抗病毒治疗成为世界通行的艾滋病治疗方法,但也存在毒副作用大、部分药品价格昂贵等问题。
【6】Carcinogenesis:新加坡科研人员揭示中药阿可拉定或可成为耐药性前列腺癌新疗法
doi:10.1093/carcin/bgv040
国际知名肿瘤期刊《癌症发生》(Carcinogenesis, IF 5.266)近日发表了名为"前列腺癌治疗新方法:阿可拉定激活芳香碳氢化合物受体以靶向作用于雄激素受体及其变异异构体"的文章,该研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Eu-Leong Yong教授课题组完成。
前列腺癌是一种激素刺激的疾病,在男性患者中属于高发癌种。由于患者人数众多,前列腺癌药物一直是药物研发的热门领域。目前针对雄激素敏感的前列腺癌已经可以被药物有效控制,但对雄激素不敏感的前列腺癌患者还有很大的临床需要未被满足。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持续激活是雄激素不敏感的前列腺癌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AR的C端缺失变异异构体(ARvs)起到关键作用。基于AR靶标已研发一系列药物如Enzalutamide和Abiraterone,但超过30%的前列腺癌人群很快产生耐药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耐药性与ARvs中最主要的变异异构体AR-v7有高度相关性,而针对AR-V7在临床上尚无有效药物,因此开发靶向AR-v7药物已成为国际药物研发热点。芳香碳氢化合物受体(AhR)是一种胞质转录因子,在调节自身免疫与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前研究及肿瘤患者组织研究表明,色氨酸(TRP)代谢物犬尿氨酸(KYN)与AhR的结合,会影响Na?ve CD4+ Th细胞的再分化选择,使其更倾向于分化成Treg细胞亚群,而非能够产生细胞因子IL-17的Th17细胞亚群。
【7】治疗埃博拉 用中药还是西药好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中医药防治埃博拉出血热进行了专题研讨,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并参照既往经验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制定了中医药治疗指导性意见,供临床参考。
不过消息一出后,即遭到微博实名认证为调查记者的王志安以及果壳网主编徐来的质疑。不过他们的质疑也招来一些网友的反对,一时间网络上沸沸扬扬。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该事件热议的背后,上演的是由来已久的中、西医争论。在网络上,不仅是中药治疗埃博拉引来热议,近日也有人把“战火”烧到了中医诊脉验孕的话题上,最终上演了“西医开价5万,证伪中医出20万摆擂“的闹剧。
世界医学发展史表明,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然后才逐渐形成系统的学说。在古代西方,同样也是跟中医一样,通过天然植物为主进行治病。近代西方医学的崛起不过数百年的历史,与人类社会发展了已经数千年相比,算不上悠久。
【8】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越鞠丸是这样治疗抑郁症的
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转化系统生物学与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教授陈刚领衔的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中医经典方药越鞠丸具有独特的快速持久抗抑郁作用,并揭示了其改善抑郁脑区失常的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持久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机制。该成果为利用传统中医药改进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作为快速抗抑郁原型药的氯胺酮及其作用机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氯胺酮的成瘾性和毒性限制了其广泛临床应用。陈刚实验室在国际上率先进行了可替代氯胺酮的中医药研究。
越鞠丸是800年前由朱丹溪创制的解郁名方。研究小组成员薛文达介绍,他们从临床前药效、药理、毒理、个体化差异等方面将越鞠丸与氯胺酮进行系统比较,发现越鞠丸在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上,具有与氯胺酮相似的快速性,而且更加持久。
【9】Biochem Pharmacol:中药牛蒡子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doi:10.1016/j.bcp.2012
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是目前治疗肿瘤策略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表明,由于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实体瘤细胞通常处于氧气、葡萄糖或其他营养物质匮乏的状态。因此,靶向葡萄糖缺乏的肿瘤细胞可能会成为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一个新策略。
牛蒡子苷元是临床常用传统中药牛蒡子的主要活性成分。现有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元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在多种肿瘤模型中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上海药物研究所俞强课题组对牛蒡子苷元的抗肿瘤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葡萄糖缺乏条件下,牛蒡子苷元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造成肿瘤细胞内ATP水平下降以及活性氧族水平升高,从而促使肿瘤细胞死亡。研究同时还发现,牛蒡子苷元和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联合使用能够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低。该发现已于6月8日在线发表于《Biochemical Pharmacology》杂志。该项研究成果为用中药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依据和策略。
【10】JLB:传统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和肥胖症
doi:10.1189/jlb.3A0114-005RR
发表于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杂志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植物甘草的一种成分可以通过停止NLRP3的活化,抑制代谢紊乱的发展。
NLRP3是参与该疾病过程的蛋白质。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发现异甘草素能抑制小鼠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肥胖,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
科学家们在异甘草素存在情况下,用不同的炎性因子激活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然后,通过测量培养物上清液中IL-1β的生成评价NLRP3炎性体的活化程度。
结果表明与已知的NLRP3炎性抑制剂如白菊和磺酰脲类药物格列本脲相比,相对低浓度的异甘草素可非常有效抑制IL-1β的生成。
在动物研究中使用了三组小鼠。第一组小鼠饲喂正常饮食,第二组小鼠饲喂高脂肪的饮食,第三组小鼠高脂肪饮食中添加0.5%的异甘草素。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