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改政策 > 多点执业新政松绑 医生为何还在犹豫?

多点执业新政松绑 医生为何还在犹豫?

收藏
来源:环球医学 2016-10-18 17:00

10月1日起,《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一次,政策较以往更加宽松,具备多点执业资格条件的医师,其执业注册全省有效。而且,医疗机构还将设置“全职”和“兼职”岗位。面对更宽松新政的鼓励,医生还有哪些顾虑?

“名医”成了“香饽饽”

不久前,广州某医疗妇儿私人医生诊所在豪华地段正式营业。这家私人医生诊所吸引了广州30多名“明星医生”在这里多点执业。比如市妇儿中心的“明星医生”张广兰,在她所在的医院看门诊时,最多一天看了160个病人。这样的工作量下,她还是一号难求。而如今,在她的第二执业点,看她的门诊诊金需付800元。和其他在这里执业的“明星医生”一样,她大多数的出诊时间在晚上7:00~9:00,以及周六全天。

对于这样的出诊时间,上述医疗妇儿私人医生诊所的董事长苏伟并不担心,“医生第二执业点的工作不能影响他们的本职工作,只能利用休息时间。”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他一直在和全城40多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接触,最终说服了30位左右来这里执业,“要把顶级的医生拉过来,每一个都很难。很多人都在犹豫、观望,可我们要的就是明星医生。”

争抢名医,这是如今广州高端民营医疗机构的一场“新竞争”。在广州的多家高端医疗机构,已经有不少兼职医生,各家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的需求“争抢”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医术好、水平高”的医生是“香饽饽”。

医生多点执业 医院愿“放人”吗?

“拿着医院的工资,享受着医院提供的各种福利,但却同时在为别的医院服务,院方能没有意见吗?”很多符合多点执业的医生担心,毕竟自己待遇的提高、晋升等都还要靠医院,而一旦给院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就有可能会影响到职业晋升。从情感上来说,医生都会有些顾虑,作为院长来说,不一定希望自己医院的医生,特别是有名的医生再去第二执业点。

新的管理办法取消了医院和执业地点数量限制,技术职称方面也一直在降低,但需获得第一职业点同意的前提并没有改变。此外,尽管医生岗位有了“全职”和“兼职”之分,但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上的主导地位,医生的受雇者角色,让多点执业真正“遍地开花”仍有一些难度。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主任龚四堂表示,医生们现在的工资待遇相比之下还是有差距,如果多点执业能够让他们的待遇得到相应的补偿,是对医生价值的认同。“医院并不会禁止医生多点执业,但医生们要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如果在此之外还有精力,那可以去。”他补充指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崇雨田则表示,在医院的党政联席会议上,已经达成“支持医生出去多点执业”共识,不设卡。但他同时也表示,为了保障医院正常的医疗运行,医生要出去还得通过医院的考核,至于怎么考,还需要更多的实施细则。

医生为何偏爱去民营机构多点执业?

对于医生们更偏爱去民营机构多点执业的现状,大多数医院管理者都道出了个中缘由:目前医生到基层公立医院执业,收入结算和诊金定价等领域还需要突破,比如目前一个专家在省里的医院出诊的专家号是50元,去基层医院却只能收4元。“基层的价格提高了,吸引的条件好了,医生自然也愿意下去了。”一位大型三甲医院的副院长介绍。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医改办主任黄飞也透露,今年12月底,广东将启动的全省综合医改中,里面就将涉及人事制度改革,将实行编制备案管理职位,促使医生自然流动,通过对口帮扶、县镇一体化、医疗队下基层等方式,鼓励医生开展多点执业,解决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还透露,下一步,广东还将出台护士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征求意见,拟有效满足医养结合、家居或社区护理的需求。

“反向注册”新模式

广东首家“民办公营”模式的暨南大学附属穗华口腔医院,采取全公立医院医师到民营医院注册的“反向注册多点执业”模式,也就是说,原本注册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教授,执业变更注册到了暨南大学附属穗华口腔医院,与原来医院的关系却变成了“多点执业”。

穗华口腔医院院长赖仁发,同时也是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的主任医师,他表示,平时在医院看病时总是忙得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到民营医院执业,采取的全是预约制就诊,和每个患者交流的时间可以超过半小时,充分的沟通会让双方建立起信任关系。

年轻的医生赵清桐现在渐渐喜欢上了到民营医院执业,以前在口腔科里,2天门诊、2天病房,忙得不可开交,由于资历尚浅,晋升还需一定的年限。到民营医院后,同样每周开两天门诊,病人也不少,但有更多的时间积累,而且收入也较此前增加不少。谈及这样的多点执业方式,他表示认同,“科室集体出来多点执业,会更放心。”

惯性和常态一旦形成,想要突破就并非易事。习惯了与医疗机构之间的雇佣关系,即便是开放了多点执业,让医生改变固有的单点执业习惯也并未到水到渠成的程度。建立更灵活的用人制度,设置“全职”和“兼职”岗位,以突破当下医生单点执业的惯性,当然不无必要。

相比国内的医院主导模式,国外则更多让医生及其团队建立自身的服务品牌,而医院无论公立、民办,都以运营平台为基本定位。医生可以使用任何医疗机构的硬件和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公立医院也只是与医生签订每周有限的服务天数,通常是每周仅工作三天或四天,其余时间医生可自由执业,甚至仍可使用公立医院的平台和资源。

只有形成更独立于医院的医生团队,才有望形成更自由的资源流动。医疗服务本该以医生团队为中心,而不是唯医院是举。其实,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配置模式正是禁锢资源流动和“大医院病”的根本成因。基于此,促进医生多点执业,医疗机构与医生团队的角色回归合理定位,才是医生资源得到真正释放的前提。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 医生 多点执业 兼职

医友评论 3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刘斌 2016-10-19 22:26

要多关心普通医生,他们是真正的劳动者,是患者的贴心人!

杨春光 2016-10-18 20:26

真正工作的,值班的普通医生谁关心呢

刘沅 2016-10-18 17:24

累舍算了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